孫小靜
摘 要: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烏托邦小說始終都代表著每一個時代女性最為美好的愿望,它既表達了對于兩性秩序的批判及否定,同時還表達了對于理想中兩性關系的向往及認可。女性主義的烏托邦小說家們正是通過烏托邦小說的形式和想象為女性營造出了精神家園,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成邏輯的世界,對男性的霸權主義做出了挑戰,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
關鍵詞:烏托邦;女性主義;女性系譜;生態女性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145-02
烏托邦是內在于人的生命結構中的精神沖動的一種表現,更是對于人們想象中完美的自由王國的期盼與追求。19世紀初期,伴隨著女性自我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覺醒以及多種女性運動的不斷爆發,部分英美的女性作家開始意識到在男性的烏托邦小說中父權意識以及女性形象的缺失及扭曲。為此,她們開始在小說的創作中將男權文化的現實主義批判逐漸轉變為對于女性烏托邦理想主義的規劃及拓展,她們在繼承了西方主流烏托邦小說模式的同時,還進一步的融入到了更加鮮明的女性話題,更是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女性烏托邦小說的創作之中,開始在女性烏托邦領域初露鋒芒,此后英美文學中的女性烏托邦小說在表達方式中更是對于女性主義文學做出了明確的詮釋。對此,對于英美文學中的女性烏托邦小說進行更深的研究及討論是非常必要的。
一、女性烏托邦小說的概述
(一)烏托邦與女性烏托邦
烏托邦(Utopia)是由英國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托馬斯莫爾于15世紀末期所創設的一個術語。這個詞來源于兩個希臘詞,其一是Eutopia,主要是指好地方,其二是Outopia,主要是指沒有的地方,二者合并在一起是指烏有之鄉的意思。但是這種語義在文學中的闡釋并沒有充分的指明其精神實質以及在文化中特殊的蘊意。
女性烏托邦小說興起于18世紀的后半期,于20年代形成了非常大的發展趨勢。女性烏托邦小說就是通過小說母體映射出女性主義的思想,從而進一步體現出烏托邦的精神,是對于女性以及人類未來發展進行關注的小說。烏托邦的精神是立足于現實且又對于現實的超越,不斷對理想以及精神的開拓。烏托邦精神是對于女性主義進行更深闡述的靈魂。有美國學者針對于《婦女與烏托邦》曾經有非常明確的觀點:對人類文化進行重構是烏托邦主義以及女性主義創作的相同目標,但是在兩性平等的歷史中從來都沒有實現及存在過,所以女性主義就開始在理論以及作品中被不斷的建構,作家們更是通過作品建構出了沒有性別壓迫的理想主義社會。女性的烏托邦思維,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表現,不論是處在文本中還是政治之中,都寄予了每個時期女性的愿望,更是其理想意識中對于兩性關系的肯定及追求。
(二)女性烏托邦小說的發展
烏托邦是對于現實的質問及顛覆,這是矛盾的二元對立,更是文學之中瑰麗浪漫的理想以及冷峻深刻的現實的對立與依存。然而這個二元關系結構之中,烏托邦是作為未來航標在不斷的超越現實又在提高現實。它在現實中以他者的形象出現,以放棄當下的形式而出場,通過其自身較為豐富的內涵囊括了作者針對于現實的憤怒以及想要解構現實的雄心壯志。烏托邦雖然是由想象而出現的,但是如果被真實的創造出來,它便存在獨立以及自足性,會與鮮明的現實成為對立物,通過各種形式涌現在文學作品之中。它通過與現實進行參照,是能夠進一步幫助我們解讀出作者的雄心及非常強烈的基于理性重構的美好愿望。
1890—1921年是女性烏托邦小說最為鼎盛和繁榮的時期,《她鄉》是這一時期中最為杰出的代表性作品。《她鄉》全部都是由女性所構成,主要是以孩子為關鍵的烏托邦社會,通過獨特的女性文化,來進一步的反映處在這個社會中的宗教、教育、社會形態等狀況。
1921—1962年女性烏托邦小說可謂到了干枯期,1959年以后,關于女性烏托邦的小說才再度興起,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是瑪吉皮爾西的《時間邊緣上的女人》以及莫尼克維迪格的《女游擊隊員們》等等,這些作品基本都被歸類為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與烏托邦文學存在同根的,二者的發展路線以及脈絡都是相互遞交的,并且都體現出了較為強烈的夢幻色彩。
二、烏托邦小說對于女性形象的構建
在歷史長河遺留下來的父權文化中,男人一直都是最為杰出的代表,而女性不過是作為商品,是附屬品,作為生育的機器以及性需求的釋放者,一直都是受到了剝削和控制。對此,女性重塑自我,則成為了女性烏托邦小說的重要目標。本文將主要以《她鄉》和《克蘭福德鎮》為切入點,對于烏托邦小說中女性形象的重塑加以闡述和分析。
(一)女性文化的突顯
《她鄉》描繪出了幾種不同的社會形式,充分的表現出了女性分別在父權制強大的他鄉與父權制缺失的她鄉歷史社會背景下各種生活狀態,這為女性的生存關系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視野及領域。
作者筆下的3名男子是來自于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男權社會——他鄉,雖然說他們對于女性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是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全部都帶有男權社會中所繼承下來的偏見和優越感。他鄉完全映射出了作者身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美國社會:首先,男性占據了權威性。其次,否定女性的身份。總而言之,女性被放逐到妻子、母親及主婦中,都是處于看不見的位置,作者開始意識到他鄉這樣的男權制對于女性的壓制已經達到了極限。在面對現實的女性生存的問題上,作者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家園,以此來作為女性以及人類進行棲息的理想中的家園—她鄉,試圖通過精神的層面來為女性找到能夠擺脫他鄉的方式。文化在《她鄉》中與在男權中是截然不同的,在“她鄉”中倡導的是彼此不競爭,互敬互愛,共同建設和諧的社會,通過以“她鄉”為鏡映射“他鄉”,充分突顯了作者所追求的女性文化。在作品《克蘭福德鎮》中,作者也展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景象,父權制度與男性價值觀占據了主導的地位,德拉姆堡和離開父權的資本主義的女性王國克勞福德鎮產生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二)女性系譜的追求
“女性系譜”是法國女性主義文學論家伊瑞格瑞對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精神進行分析后所提出來的思想主張。女性系譜在《她鄉》中的表現在于,作者描繪出了一個男性已經消亡、性階級已經不存在、女性掙脫了性別的歧視和壓迫的世界。“她鄉”的女子通過自體生殖來繁衍生息,進而形成了通過以母親和女兒關系為中心,通過女性之間的友誼來進一步宣傳和擴散由愛所主導的女性世界。她們始終都堅信通過孩子是能夠構建出一個偉大的民族。作者構建出了一個既能作為女性精神與肉體的家園,又能夠被大家認同的女性世界,完全表達出對女性系譜的追求。
三、女性烏托邦小說中的維度表現
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們曾經認為,烏托邦是作為一種來自遠方的暗示,更是為當下社會懸設的道德價值和尺度,讓人們能夠對現實社會進行反思以及審視。在人類的發展中,烏托邦都寄托和承擔了對人類命運關懷的責任和使命。
(一)對于女性生存現狀的質問
烏托邦針對當下、對現實所進行的超越,根本是對于一種厚重的歷史意念的追求,或者是說它原本就是歷史意識最為生動的表現。這樣厚重的歷史意識追求,也就必然決定了烏托邦開放的結構。它永遠都是將來完成時態之中,通過過去對現在進行反觀,又將在現在中追問到未來,將過去、現在及未來這樣的三維時空拉入到一個對話框之中。
女性烏托邦所關注和重視的話題始終都是女性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的生活困境以及由兩性關系緊張而演變成為的社會失衡。換而言之,女性生存的現狀就是女性烏托邦小說中賴以生存的現實生活中的根源。
(二)生態情節的關懷
生態女性主義是環境運動和女權運動合流的新生物,此術語首先出現于弗朗索瓦德埃奧博尼的《在女性主義與死亡》中。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在20世紀后期產生的危機——社會危機和環境危機是男性價值觀與行為的必然產物,這樣極具破壞力的男權主義原則融合在日常的觀念之中就形成了男性代表的是人類和文明的領域的觀點,而女性、兒童以及動植物則扮演成為了自然的角色。在女性烏托邦小說中所表現出來的生態情節這一主題,更好的將婦女解放和生態問題恰當的聯系在一起,進一步將關懷和互愛變成了核心的價值,通過多種想象和模式構建出了人與自然、科技和生態和諧共處的關系。
綜上所述,女性主義的烏托邦小說家們正是通過烏托邦小說的形式和想象為女性營造出了精神家園,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成邏輯的世界,對男性的霸權主義做出了挑戰,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通過對女性烏托邦小說的進一步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女性主義文學的發展足跡和視野。
參考文獻:
〔1〕批判與展望.英美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的歷史使命[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3,22(1).
〔2〕從女性主義烏托邦角度淺析吉爾曼的《她鄉》[J].科技視界,2014,(11).
〔3〕尋找她們的烏托邦——三部女性烏托邦小說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J].上海大學學報,2013,(02).
〔4〕顛覆男權文化,重塑女性自我——美國作家喬安娜·拉斯《雌性男人》的女性主義透視[J].前沿,2013,(08).
〔5〕美國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中的人文關懷與生態關懷[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04).
〔6〕美國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中的人文關懷與生態關懷[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04).
〔7〕《她鄉》中的女性烏托邦建構[J].浙江大學學報,2011,(03).
(責任編輯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