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靜
摘要:當前,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學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首先,新課程強調情感教學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而且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其次,情感不是課程的附屬物,而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的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最后,情感教學不僅體現于課程教學的內容,而且體現于課程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教育部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
關鍵詞:高中英語;情感態度;培養
高中英語的學習并不是完全注重知識,而是把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并行于知識的學習,這使語言學習目標的內涵更為全面和豐富。這是由英語作為語言學科的特點決定的。“外語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英語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著重在于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除了表達信息外還需要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態度。因此在教學中作為老師也應更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一、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并組織和控制課堂教學的過程。特別是高中階段,由于高考競爭的壓力,大多數英語教師只從符合高考需要的角度去講授知識,根本不考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應試教育觀念的長期存在,必然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情感交流,學生只能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知識。《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做課堂的主角。那么,如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呢?下面的案例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某學校的一節高三英語復習課。在這節課上,教師采用了“自主測試法”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具體做法是:學生自己選擇試題,出一套完整的試卷,并做出標準答案。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互相交換試卷,并認真評分、講解。中間出現問題,可以隨時請教老師。在課堂上同學們忙著總結知識,那種懶散的現象沒有了。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并能切實找出不清楚的知識請教老師。自己命題使學生有了展示的機會,試題設計合理,字跡整潔漂亮,講解也有條理,儼然是一位位老師了。下課后,同學們都說:“這堂課時間過得可真快。”“以后要都是這樣上課就好了。”“我喜歡這堂英語課。”……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課堂上營造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予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們只有獲得了充分的自我參與的機會,才會迸發出巨大的學習熱情,主動地參與課內外英語實踐活動。只有達到了這種境界,英語教學才真正達到了目的。
二、尊重和理解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英語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特別需要師生之間默契與緊密配合,營造出一種較理想的師生互動、知識與情感水乳交融的課堂氣氛。有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一堂英語新授課。在教授新單詞“dress”時,為了更好地運用這個單詞,教師做了一下調查: “How many dresses do you have? What color are they?” ( 你有幾條裙子,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 ) 沒想到問到一個女孩子時,她站起來支吾了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正當這位教師納悶時,班里的一個搗蛋鬼開始起哄了: “她不穿裙子的,她是個男人婆。”聲音雖然不大,可大家都聽見了,頓時一陣哄堂大笑。那位女孩站在那兒,臉漲得通紅,十分尷尬。如果此時,教師馬上叫她坐下,對剛才發生的事置之不理,想必她會難受一節課,甚至更長時間。如果對這個起哄的男生訓斥一通,也不是明智之舉。“Oh,its nothing wrong. I am the same with you . I don t like dress either. So I don t have any dresses.”(哦,那沒什么,老師也和你一樣,也不喜歡穿裙子,我也沒有裙子。)老師這么一說,剛才起哄的學生有點不好意思了,而那位女同學的臉色也漸漸自然了。下半節課,其他的學生也因為老師這件事處理的很得體,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課堂,可想而知,這堂課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我們知道,高中生的情感變化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會給學習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上盡可能地運用巧妙的方法消除學生因各種原因產生的不良情緒,贊揚他們的優點,并能寬容他們的缺點,使他們以最大的積極性進行學習活動;在課下,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縮短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尊重、愛護學生,善于鼓勵和幫助學生;認真、細致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
三、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小故事,給學生以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老師不僅僅是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應該幫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老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情感方面的素質,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發現問題的眼睛去幫助學生。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背不會單詞,覺得單詞太多,沒法背的問題。據此,老師除了給學生更多的記憶方法外,還得幫助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老師可以通過選擇適當的課外閱讀文章來激勵學生,如閱讀關于殘奧會的文章,讓學生學到堅韌的人生態度,這樣可以幫助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擴大了閱讀量,也間接地擴大了他們的詞匯量。當經過一段時間過后,學生自會覺得單詞并不是太大的問題,而通過戰勝這一個困難,學生也就有了一種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以后如果再遇到其他問題學生們也會去克服的。其實要讓老師有發現的眼睛,也不是事事關心,而是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通過小事情,發現問題,通過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真正找到根源,從而培養學生自強的意識。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正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變化來優化高中英語教學的環境,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思想境界。進行情感態度的構建既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也有利于充分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