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平
【摘 要】 國有企業不僅是市場主體,同時作為國家部分職能的承擔者,區別于一般企業,國有企業應當發揚共產黨人的精神,具有擔當精神,勇于改革創新,堅守共產黨人的利益操守。同時加強基層建設,建立健全企業管理監督機制。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共產黨人的精神 改革創新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中流砥柱,同時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在自身發展中享受著資源優先配置的待遇,這是一項權利,更是一項義務。國有企業要探索出自己的文化價值體系,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那么國有企業應該建立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呢?一言以蔽之,要堅持共產黨人的精神。
一、什么是國有企業中共產黨人的精神?
共產黨人的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支柱,一是擔當精神,二是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三是良好的光產黨人修養。
(一)國有企業首先要有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
擔當精神應表現在行業帶頭作用上面,要有使命感和榮譽感,國有企業調動了國家的優勢資源,必須要用到“刀刃”上,使自己在重要領域和行業中走在國際前沿,掌握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要積極轉型,調整自身發展方向,增加科技投入,進行制度和管理創新,順應市場需求,走創新發展之路。
擔當精神要有責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談過:好干部必須有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獎池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幟鮮明,敢于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國有企業作為黨和國家的棟梁與支柱,要敢于擔當,盡職盡責,切實服務人民群眾。
擔當精神要有自律意識,管理者應擺端正自己的位置,國有企業應更多發揮利公職能,要使人民享受到發展的實惠和成果。國企管理者應當清醒頭腦,要認識到國企改革中的立場和作用,及時轉變心態,使企業符合改革要求,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
(二)國有企業要有改革創新精神
首先,是人事制度需要改革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允公允能,為企業、國家和人民負責,要任用真正有知識,有管理經驗的人。
其次是經營上的改革創新。國有企業生產需要注意需求市場的變動,當前的產能過剩,就是忽視市場的結果,因此,應當給予國企更多的經營權,使其能夠對市場信號及時反映。
最后就是,管理上的改革創新。管理要能聽到職工的聲音,而不是單純的從上到下的任務指令,因此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工會的作用,以激發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三)國有企業中的領導干部要有共產黨人的修養
共產黨員的修養應涵蓋哪些方面呢?一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修養。理論修養是基礎,黨性修養是核心。通過加強這兩方面的修養,以堅定自己的信念。二是道德情操方面的修養,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正確、健康的心態去影響別人,促進和凈化周圍的環境。其三是業務和知識方面的修養,通過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管理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更好地在工作中發揮作用。
二、怎樣建設國有企業的共產黨人的精神?
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人只有滿足前一層的需要之后才能要求下一層的需求。這是是企業管理的黃金定律。
(一)改變國有企業內部分配格局
1.提高工人的待遇。我們已經不再是世界的加工廠,也不能是世界的加工廠,舊的企業生存模式不能成為我們未來的生產模式。我們要的是技術,保障員工尤其是一線員工,技術人員的利益換取技術上的提升,讓工人有歸屬感,要在分配中重視他們的利益。
2.增加科技投入,我國企業在這方面還比較欠缺。從當前我國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構成看,民營企業已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力量。據統計,在我國全部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中,民營企業所占比重從2003年46%上升到2010年的55%,同期三資企業從23%上升至26%,而國有企業則從31%下降至19%。很多創新型企業已依靠科技創新走向世界。以華為、比亞迪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不但在產業規模上迅速崛起,而且在創新投入上迅速提高,已躋身世界企業研發千強行列。
3.提高科研人員的地位。首先,物質獎勵很重要,應當使一線科研人員的待遇與其價值作用相匹配。其次,要充分的尊重科研人員,要確保他們的地位,重視他們對生產管理的建議。
(二)注重基層建設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黨組織就和工人階級建立了血肉聯系。我們要秉承這一優良傳統,繼續保持基層工人在日常管理中的民主觀念和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曾談到,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松。要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
其次對企業管理者,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一是財務公開條件下股東對企業的管理者進行監督;二是利用企業董事會直接監督行政人員。同時,企業在各部門的搭配中以權力分散,制約為主。財務、行政、人事、銷售、后勤等生產部門之間的職權劃分明確,由形成制約環境。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總經理可以調運資金進行管理,但大規模資金的調動就得要求董事會批準。這就使管理過程透明化,公開化,又有監督力度,還不會影響到公司經營的靈活性。
國有企業可以借鑒非公有制公司的一些治理經驗,在重大決策由國家指導,而操作執行由管理者進行。對高層領導職權劃分要有明確的界限,權力分配遵循制衡原則,防止權力過大的職位設定。同時應該在國家意義上設立專門針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機構,進駐大型國有企業。對國有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管,依法處理各種違法行為,絕不姑息,更要加強思想建設,構筑思想防線,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切實發揮好國有企業中共產黨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