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寶珍
【摘 要】 現階段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我國在環境問題方面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民眾也開始關注相關的環境信息。我國政府針對對環境問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在資金的使用和信息披露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對我國環保財政資金使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和呈報的改進措施,旨在為我國各級政府環境財政資金的使用和呈報提供參考。
【關鍵詞】 環境保護財政資金 使用 呈報 存在問題
改進措施
環境保護資金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廣義的環境保護資金指的是用于治理環境問題而使用的資金,資金的來源包括政府撥款、企業團體的出資和個人資金等。狹義的環境保護資金指的是政府向對環境有威脅的企業征收專項的環境問題治理資金,一般被征收資金的企業都會有污染廢棄物的排放。我國現階段的環境保護資金主要指的是狹義的環境保護資金。但是在我國經濟體制環境中,政府的撥款是環境保護資金的最重要來源,因為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發揮著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并且很多污染廢氣物排放的企業屬于國有企業,所以污染物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政府出資。但是在環保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問題,制約著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文章就當前我國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使用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如何改進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使用及呈報展開討論。
一、國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使用的現狀
(一)環保專項資金籌集工作不到位
我國環境保護資金的來源廣泛,部分是通過政府對特定的對象籌集的,大部分是由政府財政撥款安排的。從資金的籌集方面來看,我國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籌集方面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以陜西省為例,該省環境保護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排污費用,但是在具體在各市各縣進行費用征收的時候會出現未按故一定制度實施費用征收的現象,或者是很多排污企業和單位沒有納入排污費征收的范圍內,嚴重影響了該省環境保護資金的籌集。其次,政府撥款資金的使用方面,很多地級政府在資金使用配置過程中,出現使用不合理、配置不到位現象。
(二)環保隊伍數量配置不合理
很多地方缺乏對參與環保人員的控制,在人員配置方面嚴重的缺乏合理性,導致在環境保護資金使用分配不足。我國環境保護資金主要是由環保部門進行負責,環保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的工資分配也是這部分費用中挪取,并且這部分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征收的排污費用,本來資金額度有限,在環保編制人員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資金的配置越來越緊張,真正用于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資金嚴重不足。
(三)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環境保護資金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出的現象有:撥款到位不及時、資金閑置、資金被挪用等。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專款專用,但是在我國環境部門負責的專項環境保護資金經常出現資金挪用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部門單位以經費超支為理由,故意挪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導致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如果需要污染的緊急治理,就不能及時的分配資金。
(四)環境監測資金投入不足
環境的監測是環境保護環節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但是在實際環境保護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很少有資金在環境監測部分的投入和使用,環境保護部門經常秉持著“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觀念,導致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變大。如果能夠在環境監測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可以及時發現環境污染態勢,做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有效的降低資金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重視這方面的配置建設,導致經常出現環境保護資金使用不足。
二、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呈報模式
(一)呈報模式
實施對環境保護資金的監督與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保證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管理規范性和使用的有效性。所以國家應該對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的環境保護財政費用進行實時的監督,最大車程度的保證環境保護財政費用的專款專用,防止出現截留、挪用的現象。現在國家針對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監督手段是,環保部門要向社會公布資金使用的信息,這就涉及到了資金的會計報告問題,也就是會計信息的呈報,我國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呈報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信息的呈報具有及時性的特征,在制度規范和約束的前提下,相關環保部門都要定位的上報環保財政資金使用的會計信息。這就保證了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的專項性。第二,報送的對象一般是同級的建設局、財政局,通過這些部門的統一匯總,然后將會計報表向上級呈送。第三,報送方式主要是以非貨幣信息和記述性信息為主,報送的方式還有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但是使用的單位較少。第四,報送的內容主要是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的進度和具體的投向
(二)資金信息呈報中存在的問題
但是,在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呈報的過程中,很多環保部門不會主動提供資金使用信息,只有在被動的情況下財會呈報,經常會對資金的具體使用進行隱瞞。并且信息呈報的過程中會盡量減少報表的呈送,對我國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使用產生極度不利的影響。
三、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和呈報的改進措施
(一)嚴格依據規章制度使用環保專項資金
環保部門或者相關環境保護執行單位在收到環境保護財政資金后,不能擅自配置資金,應該對具體的環境保護或者而污染治理項目進行預算分析,然后嚴格的依據國家制定的相關財政政策和法律制度,合理、規范的對環保專項資金進行配置和使用。并且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信息定期呈報上級部門審查。其次,上級相關部門也要及時對呈報會計信息進行核算分析,核實具體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是否符合合理性和科學性。
(二)將環保隊伍的人員數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地方環保部門應該遵循上級政府部門的環保主旨,規范的控制參與環保人員的數量,保證環保人員配置的規范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的減小在環保人員方面的資金配置,將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有效的落實到實際的環境污染治理當中。各級財政部門和環保部門對環保專項資金的項目實施進行實施的跟蹤監督,保證環境保護專項財政資金都落實配置在環境污染治理當中。
(三)建立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
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發展的狀況,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針對環境保護財政資金制定了相關的故障制度,以及建立了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一般評價的內容包括環境保護預算資金、污染物排放征收費用和其他資金,進行資金使用情況的評價,主要的目的是保證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與實際的法規制度具有較高的相關性。科學的對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運營狀況、風險程度,以及資金使用效益提供依據確保相關部門對環保專項資金的執行效益。
結 語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資金是政府向對環境有威脅的企業征收專項的環境問題治理資金,一般被征收資金的企業都會有污染廢棄物的排放。但是環保專項資金籌集工作不到位,資金信息呈報不規范、環境監測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導致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所以政府應該監督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執行部門嚴格依據規章制度使用環保專項資金,將環保隊伍的人員數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建立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改進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使用及呈報現狀。
【參考文獻】
[1] 孫童,陶樹明.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使用及呈報現狀探析[J].北方經濟,2013(02).
[2] 武恒光,劉長翠.聲譽機制對環境規制效率的影響研究——基于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06).
[3] 劉芙蓉.論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會計控制[J].當代經濟,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