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朝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被顛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漸被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取代。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生中心;指導思想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指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前提,以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條件,以教師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為特征的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一、指導思想
1、教師要對學生滿懷期待之心。人們之間的相互期待,一定會給人的思想和行為造成巨大的影響,期待事實上就意味著一種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對人格的肯定和評價。學生成績的好壞有一部分就取決于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種激勵的方式,這種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使他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攻克一切難關,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期待本身也是社會的一種要求,它可以使人們懂得怎么樣去做一個受人疼愛的人,怎么樣去尊敬別人。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對自己的學生滿懷希望、充滿期待,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德、智、體等諸方面會逐步得到完善。每個人都有被別人所信任的希望,學生一旦得到了這種滿足,他們就會感到鼓舞和振奮,就會產生巨大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相反,就會失去一切信心,學習成績就會直線不降。
2、教師一定要熱愛學生,做到無私奉獻。人們把教師比作是蠟燭、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也應該象蠟燭一樣給學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園丁一樣精心栽培心愛的花木,對學生要親切關懷、耐心幫助、平等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注全部的愛。這種愛是對學生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統一,是對學生未來的深切關注,這種愛應該是經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給學習好的同學,而對“后進生”冷若冰霜。因為教師的歧視和偏心,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挫傷自奠心,從而導致他們拒絕教師的一切要求,產生逆反心理,自暴自棄,覺得前途渺茫,最終就會棄學。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就必須主動的接近學生,了解學情,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每一個學生。真誠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要及時批評教育;教師本人有了錯也應該學會說“Im sorr,”并注意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教師的語言要生動風趣,能夠吸引學生。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影響學生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語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有邏輯性,才能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語言表達中既要注意準確性、又要使其富于藝術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語教師應講究語音、語調、節奏的抑揚頓挫,要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來幫助對語言進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強烈地吸引學生。有些演員在表演時,什么道具都沒有,卻能把觀眾的心緊緊抓住,這就是語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教師更要做到語言形象、生動和直觀,而且運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實踐。
4、教師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而不是灌輸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引導學生去了解另一個語言的民族和另一種語言的思維世界,而不是單純地訓練學生“說話”。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融會貫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內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選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擴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話題,使學生在話題中能充分發揮所學知識,這樣既鍛煉了語言交際能力,又復習鞏固、創造性地應用了新舊知識,能激發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要用啟發式教學,話題提出來,并不一定要在課堂上把什么都講完,應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問必答,給學生一些啟示,激勵他們課堂外的自學。
二、實施辦法
1、合作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我們班級人數多,一般都在五十人以上,難以以合圍的方式排列座位,如何在這種大班制下借鑒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呢?
第一,我把各組內每前后兩排四人編為一個小組,四人輪流當組長,每人一周,負責檢查、監督組內各同學完成學習任務和統計組內同學的測試成績。
第二,課堂討論時,前一排學生向后轉,四人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
第三,抽學生回答問題時,組內同學可以討論、提醒和補充,回答情況代表小組成績。
第四,教學評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評價,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評價的標準、形式、方法更為多元化,從過去的只看分數的高低,到更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投入程度及進步程度等,在練習、提問、討論和作業后都要及時評價,及時反饋。這樣,基礎較差的學生才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進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巧設情景,讓學生全神投入。
第一,利用生活情景烘托氣氛。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2 section A時,首先通過聽生日歌,利用多媒體課件觀看生日聚會情景引入新課:can和cant,運用句型Can you……? Yes I can./ No,I cant.,不僅烘托了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很快適應課堂,進入角色。
第二,利用多媒體圖片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人教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6 Topic1,屏幕上出現1b六副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說句子,如I like TV plays and dislike childrens programs;I prefer news reports to sports shows等等,再引出句型prefer…rather than…造句子,小組合作,反復操練,展示成果,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第三,利用游戲互動練口語。—May(Might) I come in? 我可以進來嗎?—Yes,piease.(Come in,please.)請進。
第四,聽錄音鞏固對話。通過聽錄音說出和寫出自己在課堂上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在全班展示,給予鼓勵,贊許和評價。
通過巧設情景學英語,能以真實的語言環境,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全神投入。不但能掌握語言交際技巧,還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能力。
3、強化訓練,讓學生學有所得。在日常教學中,我增加了語言實踐課教學。如訓練學生的口頭造句能力,教師先提問:“Where do you come from?”學生根據各自的愿望做出不同的回答:“I?come from?Heyuan/Shenzhen/Zhuhai,etc.”。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大膽講,樂意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在語言實踐課教學中,可以把每單元的聽說部分用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走進文本,跟作品會話,跟實物會話;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跟角色會話;還可以把課堂搬到室外,設置特定的環境,讓學生跟顧客會話。農村中學學生英語基礎不好,但他們的思維較為活躍,動手能力很強,可以交給他們完成一些具體任務,留出時間讓他們討論得出結論,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會查雜志、上網,了解更多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例子,從而更好地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通過強化訓練,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而言之,實施“生本教育”途徑很多。我這里所述,只是其中的一些做法而已。只要我們開拓創新,敢于嘗試,就能為實現“培養學生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目標取得更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