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勝
摘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期以來人們總是認為體育就是跑跑跳跳,屬于“小科目”,導致學校體育往往不被重視,在學校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環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體育教學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因此,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體育在素質教育中舉足輕重,抓好學校體育工作越來越關鍵。
關鍵詞:新課改;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而真正的健康應該是具備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條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正是伴隨著體育功能趨于多元化而應運而生的,學校體育由強調傳統的體育教學觀轉化為身心協調發展的多維健康觀。新課標的啟動實施,促使廣大體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審視學校體育教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尤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思考如何診斷治療學生不良心理,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一、體育能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
隨著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了明顯的增長。然而,身體健康并不等于心理健康,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以及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許多學生心理品質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的弱點,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及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協作精神等都比較薄弱。體育教育以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學科特點,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有促進作用。
體育的一大特點就是富有競爭性。學生通過運動,表現了自己,接受挑戰,提高了競爭意識,這其中經歷了意志力的拼搏,失敗。世上每一位冠軍都是飽經磨練、挫折、付出——再挫折——再崛起……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體育的辯證法則,這一過程也勾畫出了成功者永不停息奮斗的人生軌跡?;A教育中的體育總是在給學生“出難題”、設“障礙”、樹“對手”制造挫折環境,同時又通過表現、表演、評比、測試、竟賽等形式,誘導學生向難題、障礙、對手挑戰,其間,學生倍受肉體之苦,心理沖擊之累,實實在在地感受挫折的經歷,在這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勉勵其重新振作,督促其繼續前進,鼓舞他們要鍥而不舍,直至最終取得成功,在這不斷磨練中,學生學會了面對現實,以積極心態對待困難和挫折,理解和運用體育辯證法則迎接新的挑戰,提高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和競爭能力。用一次次的經歷,一次次的領悟,是學生的心胸越來越開闊,他們因此善于處世,善于為人,樂于奉獻,從而極易融合于社會,適應社會。
二、體育能鍛煉學生的體魄和心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边@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少年的關懷,深刻地闡明了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天的學生,將是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少年強則國強。他們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著21世紀我國增強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健康的體魄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毛澤東曾說過:“無體無德智也。”指出了健康體魄是萬物之本。近年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耐力素質、柔韌性呈停滯和下降趨勢,肺活量下降,肥胖兒童及超體重兒童比率增長快,近視眼居高不下等等,猶以城市學生為重。而學校體育通過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疾病的抵抗力,并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三、體育能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基礎教育中的體育內容十分豐富,形式多樣,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戰性的魅力,最適宜生命力旺盛與好動的青少年的“口味”。體育運動中,有些側重于表現,如技巧、體操、武術和舞蹈,教師總是鼓勵學生一招一式地表現出“美”和個性;對那些寓意創新變化的內容,如游戲、球類,教師總是啟發學生玩出自身的“靈氣”,表現出更多的自信和變化;對側重于實力而對抗性十足的跑、跳、投等,總能激勵學生競爭的渴望,最大可能發揮出他們的能力。體育實踐又有寬闊的容納空間,對不同動機,不同能力,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都具適應性,他們可以參與其中,或體驗,或娛樂,或觀賞,或競技,總之都能找到適宜自己的角色地位而受益。通過大量的對體育的參與實踐,不僅改善了學生機體的質量,更改變他們怯懦寡斷的性格,孤僻抑郁的氣質,樹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態度,從而使他們敢于接受挑戰,勇于競爭,使他們貼近生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從而促使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四、體育能促進學生德智美全面發展
在體育運動中,個人之間或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行為關系復雜而且變化頻繁,思想活動非?;钴S,這就要求每個體育活動的參加者之間的協調一致,有集體主義精神,尊重對方,講文明禮貌,并且明白必須自覺遵守體育規則,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尊重裁判,尊重客觀事實,公開、公平地競爭,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及道德行為的形成。學校體育還能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調劑精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學習、工作效率。體育競賽中千變萬化的、瞬間即變的特點,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判斷能力,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在競技中,學生們學會了表現美,創造美和鑒賞美,在他們心目是只有健康、真實,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美。
總之,學校教育必須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參考文獻
[1] 楊學究.體育教學中應注重體育精神與人格教育[J].科技信息.2010(31).
[2] 許秀云.讓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J].考試周刊.20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