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舉蓉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如果不是習慣,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習慣;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在小學階段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學會完整說話的習慣
說完整話、規范話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高低,它更是思維的載體,也是發展思維的最佳手段。再對完整的話進行修飾、加工、組合,最后就變成了一個個精彩有趣的片段或故事。因而,培養學生說完整話,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是學生最崇拜的人,也是學生最想模仿的對象。因此,我們教師自己就應該先做到說話完整、明白,這才能起到模范作用。教學中,我總是這樣說:“我請×××同學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們聽。”“請同學們仔細、認真地閱讀這篇課文,思考課文具體講了一件什么事?”回答問題前,強調學生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把話說完整,不說半截話。對說話完整清楚,聲音洪亮的同學常常給予表揚。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同學,我會請他們重復表揚同學的話,對他們進行鼓勵,同時用簡單的問題或者對話給他們創造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找到自信。長時間的堅持訓練,相信好的同學會更好,稍差的同學也會慢慢的提高,從而為作文的寫作打下基本的基礎。
二、提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打開學習興趣的鑰匙,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所準備。學習也是這樣。預習可以對新事物有個分辨、了解、感受的過程。在課程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不但可以使學生提高在課堂上的接受程度,還能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好習慣。我主要讓學生進行單元預習和課文預習。單元預習是預習要講授的這一個單元,了解這一個單元的文章是圍繞一個什么主題來寫的,明白學習的要求,以及要達到的目的要求,這項預習應在學一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前預習。課文預習,是學生對要講授的新課進行提前的自我學習。學生提前看書,掃清閱讀障礙,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勾畫標記,在使自己有感觸的句子旁寫出自己的感受,針對課后的習題再次自學課文。對低段的學生預習不能較高,只要能讀通課文,了解文的大體意思就可以了,中、高段學生的預習應相應的提高。教學中,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有一些在學生預習時就解決了的問題,從而對學生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預習積極性。
三、課堂學習習慣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課堂學習的習慣是學生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內容。學生學習的好習慣應當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上形成和培養,因此學生應當具備以下的習慣:①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傾聽是與人溝通的開始,傾聽對方的意見與思路,理解對方,并且做出判斷。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傾聽老師的講課,同學的發言,因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要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②學會合作,善于交流。在課堂上,有著很多的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形成,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讓學生在充滿探索性的活動中,知道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學會一些合作技巧,最后形成合作的習慣。③魯迅先生提出。“讀書有三到:為眼到、心到、口到”讀書動筆,能夠幫助學生記憶,掌握書中的重點、難點;有利于學生儲存資料;有利于擴大學習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四、作業習慣
常言道:“習慣決定性格,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作業習慣,使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的成績,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茍的做事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作業習慣。①嚴格要求,規范書寫的習慣。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都造成錯題的原因。要保證作業的正確性,就要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就應從小抓起,包括學生的作業格式,書寫規范,自覺檢查等習慣。要求學生寫字一筆一劃,做到規范工整,使學生逐步改掉粗心馬虎的現象,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②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③重視作業的講評。每次作業批改后老師要及時把作業情況反饋給學生,要對書寫與正確率進行評價。對正確率高、書寫端正的學生進行表揚,對由于態度原因造成質量低下的學生進行批評,并通過實物展示臺把優秀作業進行展示,鼓勵大家向優生看齊。④培養和激發學生作業的濃厚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作業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參與作業活動,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最直接活躍的推動力。為此,要交替采用書面作業、課堂口述、集體討論、習題歸類編輯等多種作業方式,感受知識的存在,學生樂于接受和完成。
五、課外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快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①讀。讀內容,知其概要。②查。遇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③劃。給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加點劃線。④摘。摘抄好詞佳句,并利用課外時間多讀。⑤想。讀后思考所得所感。⑥記。背誦精彩片斷,優美范文
總之,任何習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都是在后天經過慢慢訓練而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它所經歷的過程必定十分漫長,訓練的難度也更大,但教師只要堅持不懈,用科學的方法來訓練,則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讓我們為培養孩子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而努力工作吧!
參考文獻
[1] 林品珍.小學語文基礎訓練中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育評論,1997(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