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天嬌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不會犯點錯誤.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以為錯誤是負面的,不應該去提倡. 課堂上,教師都希望學生的回答正確;在修改家庭作業的時候,教師又希望學生寫出的答案無誤,但很顯然,這些都是不現實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在理解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新課標的教學課堂中. 作為教師,如何反過來巧妙地運用學生所引發的錯誤資源,讓學生更好地記住正確的知識,這一點至關重要.
一、發現錯誤,迅速調整教學策略
“錯誤無可避免,但如果不通過糾正錯誤,從而更好地改變自己,那么即使知道了正確答案,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會有什么提升. ”這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蓋耶所提出的理論. 比起其他科目,數學的課堂教學氛圍相對更加激烈和活躍,正因為有著激烈的討論,所以縱使有些觀點上的錯誤,也是在情理之中. 教師可以通過對錯誤觀點的糾正與講解,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客觀的理解和更為深刻的記憶.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面積計算這一章節時,少數學生會忘記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最后一步:除以2.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學生對知識的半知半解. 這種現象在初中較為普遍,且較難根治. 這時,作為教師,不能因為錯誤的出現造成了教學效率降低,就將眼前的錯誤跳過,之后再做處理. 例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分成四人一組,并列出相關三角形面積的題目,讓學生求解,并讓小組之間相互檢查,隨后讓算錯的學生自己再檢查一遍,回歸自己原先的思路,并綜合之前錯誤的計算過程,對問題做進一步講解,讓學生對此類問題的解決能力提升,同時使得做錯的學生對相關方法的理解加深.
二、憑借錯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不斷嘗試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不僅僅在于糾錯,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在學業方面理解錯誤的時候,要去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反過來利用學生的錯誤觀念,讓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對問題進行逆向探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這樣一來,不僅僅樹立起了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同時讓學生能夠重新審視自己,自我檢查,自我監督,培養自己力爭做到最好的上進心. 例如:在教學“畫角”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先對畫角的概念做較為詳盡的解釋,之后讓學生自己練習畫角. 隨后在檢查學生畫出的角的時候,教師會發現,有的學生把50°的角畫成了130°. 這時教師可以就此現象進行講解,并將50°的角與130°的角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探索問題所在. 不久就會有學生回答,是角度畫反了. 抓住學生畫角錯誤的心理,并讓學生自己探究,自行糾錯,通過對錯誤解答的認真思考,加強學生對此類錯誤的免疫能力,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善待錯誤,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
認知心理學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錯誤的出現是必然的,關鍵是找出錯誤的原因. ”沒有人可以做到盡善盡美,有點錯誤很正常,這一點很重要,教師要予以重視,不能因為學生的錯誤回答而直接否定他,并讓其他學生回答,或者直接報出正確解法以及答案,這種做法,不僅僅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懼怕回答和解決問題,不敢在課堂上發言,課堂氛圍低沉,同時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不會有絲毫提升.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似的活動中,體會計算的方法,隨后在此基礎上,大致推算出“同位數相加”這一算法. 其實教師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早已知道“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的算法,所以他們的計算往往都能正常進行,而且準確率很高,但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基礎的計算錯誤在所難免. 例如,在探究練習題中有這么一題:求50 + 24和5 + 24的結果. 這種題目雖說看起來很簡單,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類題型很容易讓他們混淆,忽略了數字5所在的位置,最后從而得出兩題結果都是74. 作為教師,不可因為學生的錯誤而對學生加以責備,也不能因為學生的優秀而加以吹捧,充分借助學生的思路,無論對與錯,讓學生敢于思考.
四、利用錯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錯誤并非是學生本身攜帶的,而是學習過程中固定存在的一種學習材料. 它是由學生的因素而從學習中發出的各種可能性之一,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哪些障礙. 教師可以通過對錯誤信息的糾正和改進,巧妙地引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既可以讓錯誤的學生不氣餒,改正自身的不足,同時加強學生對問題正解方法的吸收能力.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一內容時,學生突然發現被減數的個位數比減數小,然后開始討論. 這時一位同學突發奇想;“48 - 9,因為8小于9,所以可以用9 - 8 = 1,再用40加上1,得出結果為41. ”這種思維是對的,但很顯然答案有問題. 這時教師不應直接點出他的錯誤,而是讓他談談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于是學生繼續解釋道:“個位上的8和9差1,所以用40 + 1……”就在這時,他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糾正應該是40 - 1.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掌握了退位減法,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粗心與盲目自信,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審視能力. 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并靠自己做出改進,其影響力將會很持久.
總而言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犯錯是難免的. 但是,這并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端. 錯誤也是很好的導師,它不僅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得出更好的解決思路,同時還能讓學生的自我檢查能力得到提升,不盲目地自信,利用錯誤的資源,發掘出新的方法和思路,培養自身的逆向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