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可見
外語學習中的情感障礙,指的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方面的阻力及困難,它表現在進行外語聽、說、讀、記等過程中的緊張、焦慮;用外語進行交際時的恐懼、厭倦、冷漠和擔心。情感障礙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學習者心里產生壓力和思想負擔,致使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外語教學教學效率情感障礙在外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小學生總是表現出好奇,躍躍欲試。當我們為學生的出色表現而欣喜時,也應看到部分學生因智力、個性、環境等因素而表現出對外語學習的退縮和回避。9~12歲的兒童的情緒、情感表現外露,容易激動,出現了與學習成敗相聯系的情感體驗。他們最害怕學業上的失敗,如果學習任務未能完成好,又受到不正確的對待,可能一蹶不振,為以后的發展布下層層障礙。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態度、性格、自信等心理因素與學習成就密切相關。如果學習者學習目的明確,自我效能高,情緒穩定,性格開朗,他的學習就會進展順利;反之,他在學習中就容易產生情感障礙,嚴重影響學習效果。而我們的學生,無論在智力因素(思維、想象、記憶等),還是在非智力因素(興趣、態度、動機、性格等)方面部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在我們的外語教學實踐中,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應當研究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盡力減少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產生的情感障礙。
一、造成情感障礙的原因
1.缺乏外語學習動機
外語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外語學習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具有學習情感障礙的學生通常認為學外語無用,沒有它照樣生活;有的學生對外語不感興趣,把外語學習作為一種負擔,對整個外語學習持否定的態度,沒有自覺的追求,有時干脆放棄學習。從調査中我們發現,對外語不感興趣的學生占17%。
2.相對較低的外話學習才能
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反應靈敏,話感好,聽辨能力強,學得很輕松;而有些學生不管怎么努力,進步總是不明顯。有25%的學生認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學英語,可是進步不大。由于學習才能的某方畫存在缺陷而出現的低情感狀態,容易導致悲觀情緒,在課堂上表現出緊張、焦慮、擔心否定評價等心理障礙。
3.內向型人格特征
外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小學階段,聽和說占有較大比例,這要求學習者經常與同學、老師交流參加各種形式的語言活動;要求學習者無所顧忌地在同學面前練習聽和說。一般來說,性格開朗,自信心強,認真負責的學生,其外語學習好于那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學生。內向型性格的學生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時刻擔心自己會說不好,讓人笑話,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失去很多語言實踐機會,并對用英話交流很不適應,產生自卑,最后放棄努力。
4.教師的原因
小學生學習上的信心與教師關系密切。教師消極的工作態度,較低的功效意識,刻板的課堂行為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我們的外語教師常常是一人教八九個班,教學內容要重復數次,容易形成取業倦意。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冷漠,課堂管理方式過嚴,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處于不安和焦慮的狀態,也會出現種種情感障礙。
5.群體的影響
由于小學生有著模仿力強而辨別力弱的特點,他們會對課堂心理氣氛產生各種影響。此外,內聚力差的班級,同學之間關系不協調,常會因一件小事引起大面積的不滿,造成緊張氣氛,使想學好外語的同學產生悲觀、泄氣的情緒。
二、減少情感障礙的課堂教學策略
教師是減少小學生外語學習情感障礙的關鍵,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取了一下幾種辦法:
1.調控課堂情緒
當課堂情緒不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兒童心理特點時,不滿、抵觸的情緒就會蔓延,這是外語學習的大敵。因此,樹立知情統一的教學觀,盡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系,科學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是每位教師的首要任務。當學生中出現煩燥、不安、厭倦的情結時,教師可采取群體激勵策略,使其大腦皮層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例如,以問答方式組織快速搶答,男女對答,組際對答,師生對答,讓失利者唱英語歌曲。為緩和緊張、焦慮的情緒,教師可采取活動轉移策略,給學生一定的活動范圍和余地,讓他們適當放松一下。各種教學游戲可以豐富、深化兒童的情感體驗,同時可以使消極情感得到緩沖、宣泄乃至消除。
2.培養健康情感
對那些因擔心否定評價而產生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的學生,教師可采取激勵性評價策略,因為人的情感也可以從評價中產生和發展,對小學生來說,表場和鼓勵極易產生愉悅感、成就感和滿足感。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注意及時、多樣、客觀、有針對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始終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情感。談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葉立影(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第一小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任何語文教師都不能忽視這一個問題。一個人的閱讀水平高,可以促進語文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并能受益終身。因此,我們身為語文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自主閱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任何語文教師都不能忽視這一個問題。一個人的閱讀水平高,可以促進語文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并能受益終身。因此,我們身為語文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和嘗試。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布盧姆曾說道:“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一切動力的源泉。興趣也是語文教學中的最佳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能夠全部地投入到教學中來,使他們能夠參與教學,積極主動地思考,開動腦筋,讓學生喜歡上語文這一學科,語文學科具有文學性,更具有藝術美,通過語文的審美使學生產生興趣,他們就會在興趣中輕松而愉快地學習。當然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表揚去對待學生,少批評學生,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教師要用幽默、詼諧、風趣的語言進行教學,特別在起始課的時候,可以通過講故事、燈謎、歇后語、格言、警句、詩歌、音樂等手段導入教學。還可以用各種問題來引領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一些質疑,如執教《羚羊木雕》一課的時候,向學生問道:“假如咱們處在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進入了熱烈的討論中,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參與氛圍。當然,還有很多激趣法,如欲正故錯法、激將法、設置情景引趣法、故事會引趣法、板書引趣法,等等。
二、發揮多媒體的功能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只能靠一支筆、一張嘴、一個黑板,老師使勁了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給學生進行說教,但是學生聽起來還是很難改變文字的抽象性,也感到課堂教學的壓抑和枯燥乏味,他們的分析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制約。而新課標下的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時代出現在教育教改的今天課堂上,無疑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能夠以自身的特點:文字、圖片、音樂、動畫、視頻等要素融為一體,錄音、錄像、幻燈以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它可以把抽象化為形象,化繁為簡,化靜為動,生動鮮明,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課堂的容量,減輕老師的繁瑣板書,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執教《頤和園》一課的時候,我就應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課件把皇家園林的景色演示在屏幕上,學生根據圖片對皇家園林的文本中文字有了更加生動的理解,被那里的美景感動了,他們陶醉在那個美好的景色之中,課堂氣氛出現了異常的快樂和興奮,對皇家園林的特點達到了深刻的理解。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更使枯燥的課堂變得非常生動活潑,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我們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多查一下資料,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作為語文學科具有著容量大,知識面廣的特點,單獨靠老師的講授遠遠難以提高學生的水平,若是能夠做到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要鼓勵學生到課外去閱讀學習,若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獨立閱讀的方法和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人們存在一個誤解,那就是獨立閱讀就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教師可以放手不管,隨其學生的自由閱讀,這樣就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恰恰相反會導致學生茫無目的地瞎讀,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我們要重視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獨立閱讀往往老師認為就是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讀,其實則不然,獨立閱讀而是要求教師更要努力鉆研,提高教學方法,認真去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相應的策略,如何去引導和幫助他們進行完美的獨立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科學而合理的補充修正,并且要有所創新地引導學生閱讀,更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創新閱讀。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的獨立閱讀,只有當學生不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的時候,他們的獨立閱讀才能達到最佳的水平。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關鍵時期,我們要把握時機,不能錯過任何的發展階段,努力研究學生的閱讀情況,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堅持以學生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