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久
刑法學教學在教學理念上、教學方法上以及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案例教學的方式方法,對于案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給予糾偏,只有把握案例教學的規律,才能更好地產生刑法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刑法學案例教學構建反思教無定法,教師每年面對的學生不同,教學方法也是年年探索。每當我們從激情課堂中走出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如若能勤總結、善思索,我們的課堂將更加完美,我們的教學經驗、方法與教學藝術也會在這種不斷解決不足和彌補遺憾的過程中得以提升。現就法學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三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刑法學課堂教學理念的思考——案例教學突出理論與應用的二重性
1.教學內容設計思路上,一般把抽象的法條和理論知識通過堂課教學設計和方法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識,所在在講課理念上,必然遵循的一個教學思路是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理論為生活,為實現這一教學理念和思路,這一過程必然會涉及到課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與互動式教學是三位一體,目的是能夠讓學生根據現有的知識結構能夠很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刑法學的內容。而其中案例教學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我在講課的過程之中大量的借鑒和引用了司法案例和生活案例,諸如,“囚歌王子遲志強案”、陜西“槍下留人案”、北京“李天一輪奸案”,通過實際司法案例增強了對抽象知識點講解的具體化。
2.在刑法學學設計目標上需要兼顧以下條件:第一,課程涉及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要有效率,精煉有效,抓住課程的核心內容;第二,設計目標要考慮到與相關知識點的密切聯系,以期實現學生的“知識遷移”和“融會貫通”;第三,設計目標要有層次性,注意與各法學課程素養能力分解的有效結合。在講解刑法學知識的同時,在講解《刑法總論》的知識必然涉及到《刑法分論》的具體罪名,如講述刑法總論中的正當防衛中案例采用了陜西延安“槍下留人”案就涉及到故意殺人罪等。
3.在教學理念上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知識引導。首先,學生項目活動中需要重新定位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全權的主導者,學生作為主導者的同時,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其次,教師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總結和深入思考,避免學生僅僅流于對活動本身的關注,缺乏深入思考,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深層次思維,免得失于膚淺。第三,要兼顧學生人數和活動參與人數的容納量,專業型授課模式也許不能做到每個人參與項目活動,但是要設計活動參與人和其他學生之間的聯系和互動,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這就是我所有的授課都必然會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設計上也基本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內容,體現教學課堂中的“以學為本”的理念。
二、刑法學課堂案例教學方法的反思——案例教學注重生活化與理論性的思考
在該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原則。而案例教學是貫徹這一教學原則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在講授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如罪刑法定原則,完全是一個理論課,涉及到很深的理論知識,我重點引用了兩個案例進行分析,一個是在講解民主與人權的關系問題“蘇格拉底之死”的歷史案例;一個是在講解罪刑法定原則內容禁止有罪類推的時候引用了“囚歌王子遲志強流氓案”。案例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生將來可能遇到的一部分典型的刑事案例展現給學生,為學生們提供大量逼真的實戰演習機會。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要具體注意以下問題:
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在于“認真的選擇案例”。選好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學的第一步。由于刑法學分論課是對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的,加上課時十分有限,因此案例的選擇不可隨意,應根據教學要求、教學任務、教學目的及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案例。這樣,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教學內容,又幫助學生解決了法律方面的思想實際問題。
1.案例要貼近現實生活。筆者盡量選擇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案例,如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人案、清華大學學生硫酸傷熊案、周光正搶劫案、西安寶馬彩票案等案例。這些案例貼近社會現實和實際生活,有的還是在校大學生犯罪的案件,學生很感興趣,討論案例時,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很好。
2.案例要典型。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選擇的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因為典型的案例能夠解釋和說明刑法學分論的某一法律原理或者能夠說明臨近的幾個罪名之間的區別和界限。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典型案例,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刑法學分論的有關原理,使刑法分論理論的講授變得生動活潑,具有啟發性。
3.案例要有系統性。學生們掌握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受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和學習時間等因素的限制,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往往前后不能貫通,導致容易熟悉而不易深刻,容易弄懂而不易領悟。而進行案例教學,通過分析、討論案例,就可以在淺層知識與深層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對學生系統掌握有關的專業知識能起到貫通的作用。
4.案例要有一定的難度。在選擇案例時,筆者特別注意案例的難度。考慮到案例過于簡單,沒有什么爭議,大家都會,一看就知道答案,學生會感到沒有意思,會降低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不宜選擇過于簡單的案例。另外,考慮到案例如果過于難,學生們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或者依賴思想,造成冷場,不利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所以也不選擇過難的案例。所選擇的案例應具有一定疑難性,對同一個案例提出多種不同的處理意見,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能極大地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刑法學案例教學過程的反思——案例教學過程與結果的糾偏
刑法學是一個體系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同時針對刑法學知識點也存在眾多的學術觀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之中要注重把握知識點的前沿性。比如,在課堂教學罪刑法定原則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候,明顯感受到教學過著中學生會感覺它是刑法中最重要的原則,但同時也是大量學生(學者)對一個刑法問題懶得解釋或者無能解釋的借口。所以,碰到具體問題,不要簡單說:“依據罪刑法定,所以無罪”,這是典型的不講理由。只有窮盡文字的可能含義,才可能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將行為排斥在犯罪之外。所以,在講課的內容上要具體講解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在精髓。除此之外,我覺得在教學過程,尤其是法學教學過程要注意防止以下問題:
1.課堂教學過程防止以偏概全。一定要注意不能以案例中的個別情節作為定性的根據,不要錯把案例中的次要事實作為主要事實,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忌片面性,防止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2.課堂教學過程防止感情用事。刑法學課程講授的是犯罪的事,而犯罪是所有善良的人都很痛恨的事,但決不能用感情代替法律,不能帶著感情色彩分析案例,那樣會使學生誤入歧途。所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切忌主觀,一定不能先入為主。
3.課堂教學過程防止匆忙定論,不講說理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過程是一個很細致的過程,需要認真準備課堂教學的過程和環節。不能對案例的事實缺乏認真思考的情況之下匆匆忙忙兄弟下結論。
課堂教學,由于時間、對話者、交流環境的限定,永遠是一個掛一漏萬的工作。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很多地方會給人以一掠而過的感覺。所以要有好的教學理念,合理的教學設計和認真的教學態度以及高質量的教學過程。如果說法學職業的終極目標是“心中充滿正義,眼睛游離在事實與規范之間”,那么法學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教會我的學生“如何心中充滿正義,如何使眼睛游離在事實與規范之間”。
本文系湖南科技學院青年教改課題《刑法學》階段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