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姚雪晴


摘要: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大大增加,特別是高技能、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供不應求。學校秉承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觀,努力構建以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一體、能財會商”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模式,建立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大力提倡運用網絡技術教育教學資源,進行財務管理教學方法改革,提高育人質量,培養高素質財務管理技能型人才。關鍵詞:財務管理實務;數字化資源;調研分析;優化隨著經濟、科學、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信息化成為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信息化帶動職業教育現代化”在職業教育中得到充分體現。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人民政府文件(蘇政發〔2014〕109號)等文件的要求,結合徐州地區及周邊地區行業企業的經濟運行實際情況,在《財務管理實務》等核心課程教學中,引入與課程相配套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實模擬公司業務,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數字化教學資源能否滿足社會就業崗位的需求,我們展開了廣泛的調研。一、調查目的《財務管理實務》課程是會計專業主干核心課程,也是學生進入企業管理財務的必修課程,教學內容的企業實用性問題也越發的突出,本次調研目的之一是在于獲取專職教師對學?!敦攧展芾韺崉铡窋底只逃Y源建設的理解及教學的改革,選擇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實例貼近企業財務管理實踐需要,由淺入深的闡述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目的之二了解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技術技能需求,力求培養具備信息化處理水平和現代化經營理念的財務管理型人才。二、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徐州經濟區高職院校教師及中小企業財會工作人員和實習的學生。在調查中,問卷采取不記名的方式,我們主要以走訪調查為主,輔以網絡和電話形式,展開調研。三、調查內容僅僅圍繞本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內容,設置高校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財務管理實務》教育資源的主要來源、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現狀的態度、教師開發資源的情況、教學中使用數字化資源的情況、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需求等以及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需求特點。四、調查參與人員和分工五、調查結果分析(一)對高校的調查與建議本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70份,有效份數60份,所獲信息真實可信。本著客觀性、及時性、有效性的原則,我們精心設計了調研題目后,其中重點對如下題目進行了分析計算匯總,具體統計數據如表1-1: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校使用的教育資源主要來源主要來源于網絡知識,絕大多數老師認為學校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豐富程度一般,而有兩成多的教師認為學校沒有自己需要的幾類教學軟件,學校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豐富程度上還要有所提高。在教學資源建設中,教師自主開發教學資源應該是資源的主要來源,因為教師開發的資源更能符合學生實際需要。許多的高職院校使用數字化資源的多樣化。我校購買廈門“網中網” 財務管理實訓教學等11個軟件、創壹《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教學平臺、省網絡精品課程資源庫、用友ERP沙盤等。我校90%的教師經常使用以上教學資源,10%的教師偶爾使用,由此可見該教學資源利用率蠻高的。學校只有通過充分的調研,熟知未來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掌握最前沿的科學知識,才能有針對性地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學校在進行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時,從社會需求、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會計人員的要求層次不同等方面出發,來豐富教育資源的多樣性。(二)對實習學生和企業調查分析針對企業財務主管和人事部門做問卷調查,能夠更加清晰明了地知道這些生產型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情況,對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要求,為我們今后人才培養指明方向。調查表以表1-2實習學生所在30多個企業為調查對象,要求各項目組,在充分考慮的基礎上,慎重選擇并答題,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80份,回收率80%。根據調查結果,7部分教學內容中作為企業經常性業務的有5個項目,主要有時間價值、籌資管理、資金成本、利潤分配和財務分析。在經常性業務中比例最高的是資金成本,占到90%,其次是時間價值和籌資管理,占到80%,隨后是財務分析占到70%,利潤分配占到40%,證券投資占到10%,風險衡量占5%,最后是項目投資為0,通過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資金成本,時間價值和籌資管理在企業活動中出現頻率最高,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資金,都需要籌資,既然籌資就要計算資金成本,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可見其重要性,而時間價值是所有財務活動的一個基礎知識,沒有時間價值的計算和分析,后期的很多財務活動無法進行。項目投資內容從中小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活動來看,不屬于重要內容,因為很多小企業沒有多余的精力進行其它項目投資,最多涉及固定資產的建設,如廠房,辦公樓等,所以屬于非經常業務。至于證券投資,70%的企業作為非經常業務,證券投資作為現金的等價物,大部分是在資金暫時閑置的情況下進行的,不是把它作為主營業務或是主要投資項目。六、圍繞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資源(一)課程教學組織模式應符合職業教育特點財務管理課程所采用的工作任務引領教學組織模式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與規律。工作任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拓展現代化網絡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踐操作能力。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形成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全面發展的“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形成完整的包括“情境案例倒入→任務驅動→實訓操作→問題解析→概念總結→拓展訓練”六步驟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教學實施過程,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課程實施效果。如下頁圖1:(二)把握課程的主要理論內容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相結合根據多年的財務管理的教學經驗與本次調查結果分析,財務管理課程中有些內容需要調整的,要分清主次,如果時間價值,籌資管理,資金成本作為重點內容來講,把大部分的課時安排在這些內容上,讓學生徹底掌握這些內容,結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能理論聯系實際,利用計算機分析財務數據和報表,實現學習目標。(三)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來體現課程內容的實用價值我們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重點在于教會學生如何管理,如何分析,如何給企業創造價值,這才是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否則學生掌握的純理論再多也沒有價值,并且職業學校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有一定的欠缺,這也是很多課程教學中最頭疼的問題。(四)課程教學的成敗應實施多維的評價和考核機制課程教學的成敗的評價應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以知識、能力、素質考核并重為目標,建立了以形成性定期評價與漸進性過程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根據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強調能力為本,學??己伺c行業企業考核相結合,實習單位的評價構成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課程成績中體現能力考核,將學生主動提問、課堂辯論、案例討論等作為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等,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參考文獻:[1]曹榮.淺談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基于數字化職業教育實踐與思考[J].交通職業教育,2014(01) .[2]楊柳.校企共建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的設計與研究[J].科技通報,2012(5).[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4]《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人民政府文件(蘇政發〔2014〕109號).(作者單位:劉建華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經貿分院;姚雪晴 江蘇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