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秀
摘要: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于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實效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這種模式采用從個體到整體的教學思路,讓每個學生各抒己見,去感受知識理念,發揮同伴的激勵作用,通過討論,互啟互導,互幫互學,完成教學目標。我根據平時的教學體會,就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于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周長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二、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的氛圍與環境
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置身于合作學習中,其前提是必須創設一個自由的言討氛圍;一個和諧、適宜的課堂人文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的態度、價值觀、信念必須圍繞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個中心,創設民主、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成為一種可能,合作成為一種需求;在這種氛圍中一方面學生均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來表現自我,另一方面可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促使學生愿意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個體不斷與外界交互作用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合作不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認同與接納。要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除了創設外在的環境和氛圍使學生敢于合作外,還必須創設能激發學生內在動機合作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學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從內因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才能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如在教學“統計”一課時,創設多媒體畫面呈現各種大小車輛在立交橋上穿梭而過的畫面,要求學生統計在這一段時間中各種汽車的數量。這個任務一個人無法完成,兩個人難于完成,多個人來共同完成才能既準確又節省時間。因此有效合作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
三、有效的參與學生合作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合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姐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有些問題是學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樣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學生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使學生做到:學會傾聽,能聽出別人發言的實質、重點、要點,能作出判斷、評價;學會尊重,不隨意打斷他人的發言,對他人的發言適時回應,善于接受他人正確意見并調整自己的想法;學會表達,以恰當方式說話,說話時態度和氣謙虛誠懇;學會質疑,敢于陳述自己的想法,學會保留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盲目隨波逐流;學會欣賞,不要瞧不起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學會寬容,給別人插話的機會;學會心理調適,不要嫉妒、排斥自己的競爭對手;與人為善,提高自己的人際親和力。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如:五年級梯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在新課開始,讓學生猜一猜怎樣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有的說:“轉化成三角形?!庇械恼f:“轉化成長方形?!薄捌叫兴倪呅巍薄饔幸娊?。這時又追問:“你們是怎樣想到的?”學生回答:“我們想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的過程中,就是先把他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所以我們想到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許也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我們教師如果在課前能夠考慮得越全面,準備得越到位,預設得越充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就越有保障。當然,我們教師如果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能進一步關注課堂生成,靈活駕馭合作學習中生成的問題,那么,合作學習就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迎合課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實、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