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蘭
摘 要:為了在有限的舞臺上,反映出深刻廣闊的生活內容,戲曲創造了以虛擬為主、虛實相生的舞臺方法,來表現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所處的規定情境。戲曲的虛擬,不是對實物對象作依葫蘆畫瓢的比劃和摹仿,而是強調實物對象的某一重要特征,采用想像、夸張、省略和裝飾等手法來表現的。
關鍵詞:戲曲表演;特點;形式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118-01
在戲曲舞臺上為了典型地表現人物的復雜心理矛盾,集中地表現戲劇沖突,當突出的突出,當省略的省略,當簡潔的簡潔,當繁復的繁復。在無關緊要之處,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一點就算,不求其真;在緊要關頭,為了刻畫人物和制造氣氛,就不厭其煩地反復渲染,不遺余力地使勁突出。從舞臺時空實際和藝術效果出發,戲曲的虛擬服從于戲曲的表演規律。對于需要與可能的,就以“實”來表現,對于不需要的,不可能的,就以虛來表現。這種以虛擬為主、虛實結合的舞臺方法是戲曲表演最主要的特征,它既給演員提供了在舞臺上表現一切行動的可能性,同時,也為演員的表演提供了條件。
一、以表演為轉移處理時間和空間
為了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展現深遠而廣闊的生活內容,戲曲通常以表演來展示時空的變更。戲曲舞臺上的裝置也是抽象的,臺上擺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可以是老爺的客廳,也可以是小姐的閨房,還可以是皇帝的金殿。總之,舞臺雖小,環境可千變萬化。但是,戲曲舞臺上如果沒有演員,舞臺即不表示任何具體的地點、環境,只有當演員一上場,具體的環境才規定下來,角色一下場,具體環境又不存在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的戲曲形式不斷產生,舞臺上通過燈光變化的處理也逐漸運用了暗轉、天幕幻燈、紗幕幻景和實景等方法來處理時空的變化,而且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暗轉,即在一場戲中出現兩種環境時,運用熄燈的瞬間迅速搶景,燈復明后換了另一環境。如淮劇《吳承恩》的第五場開頭就表現吳承恩揭穿了米行老板陳萬金在米里摻沙子,欺詐百姓的丑惡行為,正在百姓萬分感激之時,卻被帶至山陽縣衙問罪。通過燈光的處理,暗轉,在瞬間換了另一個規定情境,即山陽縣衙。燈光變景的處理,是表現一場戲中環境的多次變動。總之,戲曲舞臺中的分場方法,對于時空是無拘無束的,一下子是北國風光,一下子是江南春色,轉瞬之間,流光已逝去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戲曲這么自由地處理時空,在戲劇體系中獨樹風姿,別具一格,也是中國戲曲的魅力所在。
二、高度凝煉的程式
程式,是戲曲表現形式的基本材料和套子,是由歷代藝術家長期的舞臺實踐凝煉而成的。戲曲演員學習表演程式,同文學家積累詞匯有著某些相同的意義。程式好比詞句,如“美麗”、“偉大”等詞,都具有一般內容和含義,只有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才能發揮其作用。表演程式的“圓場”、“打把子”、“亮相”等身段動作,也具有簡單的內容和含義,它也只有運用到某個具體戲中,才能表達出一定的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由此可見,表演程式既是完成舞臺形象的一種有特殊的表現能力的身段動作,又是戲曲形象創造的結果和形象再創造的手段,是戲曲表演的基本素材和技法。演員掌握得越多越深,就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在塑造角色時,就能得心應手,神形兼備。沒有程式,就沒有戲曲表演,不掌握一定表演程式的戲曲演員,就無法演戲。
表演程式不是符號,它是在生活基礎上攝其神、擬其形,抓住某一事物的本質特征而提煉出來的舞蹈化身段。如舞臺上的上下樓、開關門、登車騎馬、持刀殺人等,都是對生活的概括集中。戲曲表演對生活源泉的吸取,不僅直接對人進行摹仿和體驗,它還廣泛地吸取和摹擬民間舞蹈、武術等等,作為動作內容以豐富表演手段。但是程式和生活畢竟是一對矛盾,即形式與內容的矛盾。程式從生活中來,又和生活不是一個東西,生活總是有血有肉的,程式總是比較定型的。生活總要沖破程式,程式總是規范生活。從程式方面來說,要充分發揮自然形態的生動活潑的天性,克服自己的凝固性;從生活方面來說,要接受程式的合理要求,克服自己的散漫性。
三、唱、做、念、打的表現手段
唱、做、念、打即歌唱、表演、道白、武打是戲曲區別于歌劇、話劇和舞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戲曲表演的手段,也是戲曲虛擬手法和分場方法的具體化。如果沒有唱、做、念、打,舞臺上的空間和時間就表現不出來,虛擬的環境和情景就使人感覺不到。
戲曲是以歌舞為主,用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來創造角色形象,并作為自己的表演藝術手段的。戲曲的“四功五法”是在體驗基礎上的外部體現,“唱念”是聲音體現,“做打”是形體體現。唱是戲曲藝術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詩的語言配上音的旋律,由演員直接演唱出來,在揭示人物思想感情方面有著更直接、更明確、更細致的特點。戲曲對演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正腔圓”。字正,就是咬字要標準無誤,不能讓字音混淆,或者含糊不清。腔圓,就是要求把旋律唱得圓潤、自然,使人聽起來和諧,產生美感。感情要真,不要為唱而唱的虛假表演。念就是道白,對于戲曲念白的重要性,老藝人有句比喻:“千斤白、四兩唱,”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但卻強調了道白的重要性,提醒演員不要忽視了念白的藝術處理。
戲曲表演的“做”功,就是指的形體體現問題。它是演員創造角色的一種技術手段,伴隨著唱、念、打貫穿于演出過程的始終。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而反映生活的表演藝術也是多姿多態的。戲曲表演的“做”功,變化多端,永無止境。
參考文獻:
[1]郭墨浪.淺談戲曲表演藝術[J].藝海,2013(07).
[2]唐冬梅.淺談戲曲表演藝術[J].戲劇之家,2011(02).
[3]杜卓霖.淺談戲曲表演藝術[J].劇影月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