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亮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目標下,生本教育理念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心理發展的基礎階段,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認知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教學條件,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49
所謂生本教育理念,即指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主人,以學生為本進行教育,主張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基本出發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更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最為基礎的教育科目,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教師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有所得。
一、正確認識生本教育理念
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的現代化要求我們格外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秉持著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能給學生提供知識文化的滋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拓展和加深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生本教育理念,不僅要以學生為本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還要了解學生,多和學生溝通,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為不同的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會到閱讀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閱讀不應過于架空生活,超出他們的認知范圍,而應貼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經歷及生活環境密切契合,這樣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總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堅持這一教學原則時要將語文閱讀教學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成長等環節中,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運用科學方法指導學生閱讀
生本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閱讀。首先,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角,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情境。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給學生指出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途徑,幫助學生進入閱讀。如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可讀性較強的文章,結合學生的年齡、身心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文章推薦給學生閱讀,并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出恰當的評價和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或者鼓勵學生之間分小組合作閱讀,然后討論、發言等,通過語言交流加深印象,體會文章的魅力,碰撞出火花,或者矯正自己錯誤的認識等。同時,教師在閱讀材料的準備上,應多推薦真善美類文章,讓學生在了解作品的同時,對親情、友情、善良、美好、誠信等人類的情感有正確的認知。另外,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如分角色朗讀、小品排練等,這種方法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通過對某一文章的解讀,讓學生自主發言,表達學生對該文章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等。這些方法的正確運用,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有效升華學生對所閱讀內容的認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不可模式單一、枯燥乏味,這會大幅度減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活躍和積極。生本教育理念既然以學生為出發點和中心,自然要多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因此,學校、教師、家長都應關注學生的閱讀,而不只是關注在教材及考試上,應為學生提供相應條件,讓學生接觸到他們感興趣的部分,閱讀他們喜歡的內容,在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應在了解學生個性特征和差異之后,為學生提供自由、開放的閱讀課堂,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在字里行間體會到寫作的技巧和魅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和方式去感悟文章,并在文章中出現自己喜歡的句子、詞匯的地方進行標注,然后進行仿寫、轉換等,加深理解和記憶。最后,教師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材料選擇的自由,不能只是依據教材課本,要為學生創造自由選擇閱讀資料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將每周四下午設定為自由閱讀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自由閱讀,甚至是從家里帶來的讀物,鼓勵學生之間交換閱讀,交換彼此的意見,并在閱讀之后就閱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寫出讀后感等,從而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閱讀興趣。
四、利用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難關
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這時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閱讀進度和情況,分析學生對某些內容的掌握是否出現了偏差。而對于一些意義較大但對學生來說卻有些復雜的文本,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集體閱讀,利用一些多媒體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如恰當的視頻、圖片等直觀材料的展示可以讓學生非常容易理解文本的意圖,還可以突出文本的重點、難點,讓學生不至于出現一頭霧水的情況,針對具體的篇章,還可以截取精彩的影視片段,以此引起學生的關注。對文本中重要的思想、具有教育意義的寫作意圖,或者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我們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法讓學生非常直觀地學習到其中的要點,讓學生在具體文本的研讀過程中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文本的重難點,還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五、結語
生本教育理念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在為學生提供閱讀自由和閱讀環境的支持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表達,對自己喜歡的作品則要力爭達到情感共鳴,有效提高閱讀效果。同時,對學生已取得的成績,教師要多表揚,讓學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時,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狀態投入到閱讀中,逐漸提升表達能力,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