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艷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我設置語言環境,克服障礙、敢于表達,過好發音關、詞匯關、句型關等方法。在實踐中探討如何通過不同的、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質量。
關鍵詞:提高;對話;方法
小學階段需要學生認讀和熟練掌握的詞匯和語句并不多,很多人都希望小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多記一些單詞,多認識一些句子,從而為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能夠快速有效地接受新知識,所以小學英語課程的重點應當是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從而培養其英語學習技能,我認為小學英語對話能力的提高可以通過下面三方面實現。
一、創造語言環境
學習一種語言,需要在自己大腦里建立這種語言的意識,用這種語言思考和表達,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轉換成外文。自我設置一種語言環境,就是自我充當由自己設定的語言環境中的某一角色,有聲地完成其語言任務。
例如,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我特意安排了一個課前5分鐘的對話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話題,自由對話。可以假設自己是英語演講活動的主持人,如何進行對話活動,也可以假設自己遇到外國友人問路,設計一段有關對話等,讓自己真正進入這一角色,順利地完成整個過程。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環境主題和角色”。在這樣一種語言環境下使用外語,有如音樂家在演奏時見到音符就出聲,拳擊手見對方的破綻就出擊,反應必須及時到位,要求的是一種“技能”,而不僅是“知識”,要求一定程度的“熟練”,而不僅是“知道”。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地、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這樣的思維和訓練。要在自己的大腦中建立起外語語境,需要一個階段用一定的強度、用相當的數量對自己的大腦施以相當的“強制”來進行。過了這個階段,才是對新建立的語言體系進行補充,使其日臻完整。單靠平平常常的積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
二、敢于表達自我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不敢說不愿說,只是一味充當聽眾。長此以往,學生對話能力得不到培養,以致越不敢說,越不會說。通過觀察發現有些學生不敢開口是由于性格原因,他們不善言辭,膽小內向。有些學生則是自信心不足,怕說錯了,也不敢說;還有一些學生因為語文數學學得不好,于是自己給自己定位,認為肯定也不能學好英語,存在自卑心理,而這種心理又往往導致嚴重的焦慮感,惡性循環,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首先要對每一個學生深入了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染學生去積極大膽開口。簡而言之即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觀察,找準機會,適時點名鼓勵他們勇敢開口,及時表揚。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學生年級越低,回答問題越積極,課堂氣氛越活躍。然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反倒越不愿發言了。這種現象雖然與學生年齡特征有關,但是教師的關注與幫助更加重要。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始終保持旺盛的“表達欲望”。
三、過好口語三關
1、發音關。發音的正確清晰,是對語的第一關。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要準確掌握一門外語的發音,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正確的發音習慣之后,會逐漸變得自然。我們聽外國人說中國話,只會對他們的發音準確而驚嘆,而不會對他們不像中國人那樣省力而認為不好。沒有經過刻意準確的階段就追求“自然”,這樣發出的音只是一種不三不四,大體上有點像,卻談不上正確的聲音。
有的音發得不準確,主要是口形和部位不到位。如th[δ]是英語的一個特殊發音,許多人把它讀作[s],自認為比較接近了,其實是錯了。甚至有的中國老師這樣教:“讀這個音本應該將舌頭伸出來,但不伸出來也可以,外國人也能聽懂。”這不是在教學生“中國式英語嗎?”如果自己發音不準,就很難分辨別人發音的正確與否。過發音關必須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地去練,只想順順當當聽其自然,常常最后學到的只是模棱兩可的聲音,談不上正確。
2、詞匯關。我們知道,詞匯是語言知識學習的主要元素,聽說讀寫是語言技能的評價指標,那么到底要以怎樣的方式來接受語言知識和操練語言技能?最重要的就是:教師根據知識內容創設不同的語言環境,也就是所謂的學習氛圍,把課程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經歷和體驗上,讓教學目標在學生的經歷和體驗中完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詞匯的積累.所以提高對話能力的第三關是“詞匯”。詞匯量是解決表達的關鍵。在掌握句型的基礎上擴大詞匯才有意義。在擴大詞匯方面,需要記一些常用詞、急用詞。按使用頻率、使用范圍,大約5000左右的詞匯就足以進行日常口語交流了。而一些詞,如go, make, do等,這些詞的使用率非常高,用法非常活躍,表達生動活潑,簡明扼要,內涵異常豐富。掌握十來個這類詞,就能套用各種句型,輕松自如地進行交流了。因此,教師要盡量用一些小詞、短句和教過的英語教英語、解釋難句和課文意思。學生用學過的英語學英語,聽得清楚,理解得準確,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必將有所提高。
3、句型關。句型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外語語境的重要一環。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腦中貯存足夠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時靈活運用。英語中有許多與特定場景、氣氛等相應的特定句型。用這些句型可以表達建議、請求、命令、安慰、指責、興奮、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這類句型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簡單句,卻能表達出各種情形下的各種說法。要做到流利,就必須熟悉并掌握各種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對特定場景作出快速的語言反應能力。
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除以上談到的幾點外,還有許多有效的方法。例如:組織課外英語演講會、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故事會、英語角、英語詩歌朗誦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了英語視野,更是提高學生對話能力的大好時機。多聽外國英語,因為外國人英語語音、語調比較地道,談話輕松、自然。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對話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不僅需要教師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而且需要教師在思想上給予充分的重視,使教學真正做到為用而教、為學而教,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從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重視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會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