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穎
摘要:構建開放而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需要。教師要以教材和學生為基礎,注重課程資源的多樣性和文學性,并借助現代化的網絡資源,通過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促使高中語文課程不斷走向開放。
關鍵詞:高中語文;開放而有序;課程資源;網絡資源;專業素養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具有開放性特點,是一門“功夫在課外”的人文學科。但是,在傳統教學活動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般由教師個人主導,帶有強烈的個人好惡,具有極大的狹隘性,導致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不成系統和體系。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新課標對課程的建設和開發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這一活動變得有章可循。在此,結合本人對新課標相關內容的理解以及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構建開放而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
一、課程資源的開發應該以學生和教材為基礎
語文課程資源豐富多彩:浩渺宇宙、多彩自然、神奇科技、歷史文化、藝術民俗等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建設的原始資源,教材中也多有涉及。但是,我們的語文課程建設應該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促使課程建設立足課本、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比如,現在大部分高中學生都是住宿生,很多三線城市以下的中學沒有校園網,學生也沒有自己可以使用的電腦,開發網絡課程資源就很不適合這些學校。
語文課程的建設應該以教材為中心向外輻射,以課堂擴展、閱讀訓練、教師推薦閱讀等形式進行。課本選編的課文都是傳統的經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閱讀價值和教材價值,是教師引導學生提高閱讀鑒賞能力的基本載體。教師要選擇同類題材、內容、風格的詩詞文作為課堂拓展,促使語文課程資源的豐富和深厚,比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課堂拓展讓學生品味《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婁山關》等,促使學生對毛澤東詩詞中表現出的一代革命家的豪邁情懷的理解,并體味毛澤東詩詞氣勢磅礴、昂揚樂觀的精神,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實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課程實施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對課程建設的態度和接受結果是衡量課程建設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學校和教師應結合學情確定課程建設的內容和方式。對于生活在文化氛圍較強、閱讀面較廣的學生群體,課程資源的開放應更加注重文化性和現代元素的滲透;對生活在相對閉塞、閱讀面較窄的學生群體,課程資源的開放應重注閱讀面的拓展和基本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應該注重多樣性和文學性
語文課程資源的構成十分豐富,尤其是高中語文資源更顯示出豐富性的特點。學習內容包括: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與探究、文化論著選讀與專題研討。充分顯示了高中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發展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的教學目標。構建開放的高中語文課程需要教師有序地開發課程資源,尤其要注重開發對象的多樣性與文學性。
課外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學習切入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導。教師在注重課程開發的多樣性的同時,還應注重課程資源文學性的導向。畢竟高中語文學習的目標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文角度趣解讀課程資源,保證我們的語文學習回歸到與文本身上來,保證我們語文課程的建設既開放又有序。
三、借助網絡資源促進語文課程建設走向開放
語文課程的建設隨時代發展而進步,與網絡資源的利用緊密相關。在經濟化程度較高、校園網成熟、家庭電腦普及的地區,網絡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得力工具,也能成為課程建設、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但是,網絡資源不等于課程資源,教師需要對網絡上的海量資源進行認真的篩選、甄別,選擇那些與高中語文教學體系契合度大、關系緊密且符合高中生閱讀特點的文章和其他學習資源進行課外拓展延伸,指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對課本資源形成有益的補充,保證語文課程既有序又開放。
部分經濟不發達地區學校的硬件設施很不完善,沒有校園網,也沒有學生可以利用的電腦和網絡資源。部分學生家庭也沒有可以利用的電腦和網絡。網絡對于一部分學生而言是一種稀有資源。這里的教師如何借助網絡開發課程資源、建設語文課程,是一個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借助學校的多媒體設施,將自己從網絡上搜集來的課程資源展示給學生,融合到課堂教學、課堂拓展和課外閱讀訓練中,盡可能保證語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
四、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課程建設能力
教師是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利用者,是課程的建設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專業素養、執教能力和課程建設能力,直接決定了語文課程建設的成敗。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也是保證課程建設的手段之一。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素養和執教能力的提升,以適應課程建設和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1、認真研讀教材,尋找課程構建的切入點。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進行課外拓展的基礎。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要點、教學重難點了然于胸,并能尋找到教材拓展、課程開發的契合點、切入點,為課程建設奠定基礎。
2、提升專業素質,實現課程構建最優化。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是實現課程資源由靜態變動態的執行者。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課程建設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語文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積累,并閱讀各種教學專著,吸收先進的基于理念,促使課程建設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
3、發展業務特長,建設性開發課程資源。優秀的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利教學中的各種資源,促使教材資源、學生自愿、課外資源、教師資源互相促進、互相補充,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為開放而有序課程服務。
總之,構建開放而有序的課程是新時期語文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也是新課程課堂改革的發展方向。教師要善于協調課程構成中的各個元素,促使他們共同為優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服務,促使高中語文教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