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祥
摘要:多媒體教學在現代教學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手段的直觀性,內容的豐富性,特別是在許多無法用實物教學的課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學習效果;在物理教學中能克服許多常規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困難;便于在短時間內復習大量內容。利用技術制作學習軟件還便于學生學習的交互性,幫助學生學好物理和掌握物理概念。當然,多媒體教學也存在局限性,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其作用一定會更大,其局限性也將逐步減少。
關健詞:多媒體技術;物理;教學整合;效果;激發興趣;活躍氣氛
最初的感受我認為物理作為一門多媒體技術鄰近學科,物理教師應該成為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先行者。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日趨成熟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成為一項通用教學工具,多媒體技術有著諸多便利之處。
一、多媒體有優化教學效果控制教學節奏之便利
1、優化教學之一實驗教學實效增強。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研究的基礎,可以很好的輔助教學,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其一,由于教學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每個實驗必做,一來需要很多的實驗室準備工作,二來某些演示實驗在教室中進行,效果不是很明顯,教學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實驗如用天平測固體液體的質量、牛頓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實驗室進行,其他諸如安全用電等物理性質的示范性實驗,則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進行輔助。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實現,又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計劃,使教學過程能夠按照預設的思路前進。
2、優化教學之二是實驗效果的理想化。物理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便是近似,于是便有了許多理想化的模型。初中教學中有許多這樣的名詞術語光滑,無摩擦、不計空氣阻力、勻速直線運動,大家都明白,這些在實際中都無法找到完全相符的實例。當然通過多媒體許多現象可以通過巧妙地設計達到近乎完美的近似,比如為了減小摩擦力而采用的氣墊、磁懸浮、真空等,但真正的理想化在現實中足絕不會出現的,有些現象甚至連近似都無法達到。但在多媒體中,則可以完全不必擔心次要因素對現象的影響,因為程序設計過程中你可以預先將這些因素排除在外,讓學生觀察到真正理想化的物理現象。
3、控制教學節奏之一利用聲光現象,使學生快樂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物理過程。運用電腦多媒體展示信息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選用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不同形態的信息對課文的內容、情境、模型、狀態、物理過程等進行生動的呈現,就能深入淺出地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改變了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產生學習的興趣與樂趣,主動、及時地獲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發表達欲望,與教師形成互動,而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二、多媒體的多種功效
1、有發揮主體活躍氣氛激發興趣之功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生發現的驚奇、自豪,滿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應用多媒體課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較好地實現了上述要求。所以我在教學時經常從網上下載一些相關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規律時,我從3edu教育網上下載這樣一個課件:演示出了地球周圍大氣層,人們從地平線觀察太陽只能看到它的視位置太陽的虛像,看不到太陽的實際位置,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就理解了光線在不同介質界面時光路改變發生折射自然明確折射原理,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興趣倍增,為此我在百度文庫上注冊以便于方便從中下載課件試題等,我認為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靠內容的“有趣”,更重要的是“有用”所以學生都希望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便達到既學習了本學科知識又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知識的目的。
2、多媒體有實驗室不可能完成的探究性實驗之功效。在物理課程教學中,很多內容是很難通過解說就能解決問題的,一些探究性實驗在實驗室不可能完成。如:運動狀態情況,直線運動和受力情況等,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便是講一節課,學生也難以理解,反而只會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畏懼感。這些知識完全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大家看到模擬的直觀的情況,這不僅可以將內容講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過去在學習初三《電壓與電阻》的教學時,大家都感到內容太抽象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難。而現在每上一節課學生都感到特別興奮,因為可以將有動畫的實驗課件引入課堂,既直觀又形象,而且還可以清楚知道實驗的做法,并在短時間內可以重復做多次,我們將視頻影像引入了課堂,使學生對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理解和掌握得都很好,這樣的教學,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物理到喜歡物理,樂意學物理。
三、多媒體教學要辯證使用
多媒體技術有非常顯著的功效,但我認為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電子教具”,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也應該注意到不能片面夸大計算機的作用教學中是否使用計算機,應完全取決于教學需求,計算機只是一種教學媒體,它的角色應是輔助教學,不可喧賓奪主。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可能取代傳統教學模式的地位和作用,因而課件也就不可能取代常規的實驗和知識的闡述,只能模擬一些實驗室里無法實現或難以實現的實驗現象,從而讓學生更能直觀的掌握所應掌握的知識,否則,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所有的實驗現象都是老師“創造”的,而不是客觀事實。例如:“電子運動形成電流”就是一個不好實現的實驗,所以我把它們做成課件進行模擬,避免進入所有實驗課件化的誤區。電子計算機作為最先進的現代信息處理手段,有突出的新優勢,但也同樣有它的局限性有經驗的教師處理跟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特別是教師針對學生個性在語言上疊加的細膩的情感處理,是計算機無論如何也模擬不全的。因此,在運用進行多媒體物理教學時,必須首先處理好主與次的關系,切忌主次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