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穎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本領越大,就能為非作惡越大。”可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是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中不失時機地進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
德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基本的道德觀與良好的道德品行,使學生對社會及文化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增強社會主義感和抵抗不良誘因的能力。我們應在各科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基礎素質,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德育教育與英語教育更不應各自為政,而應相互結合。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課程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英語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教師在課堂中應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這也是德育的要求。在英語課堂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不能譏笑別人的缺點。如,我校三年級有一名來自貴州的孩子,說話平卷舌不分,學英語也一樣。學“sharpener”時她總是說錯,學生們笑她發音不對。我對全班學生說:“老師很高興,也很佩服XX同學。知道是為什么嗎?”停頓一下,這時學生都不笑了,瞪大眼睛看著我。“XX同學她特別勇敢,越是自己說不好的單詞越積極舉手練習。這是學習語言的基本要求,要想學好英語就要大聲的讀出來,這樣老師和同學才能幫你改正。當我們大家聽到別的同學說錯時要積極的幫他改正,做一個合格的小老師,也做一名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大家能做一個讓老師同學都喜歡的孩子嗎?”同學都表示要做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在英語教育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德。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堂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其中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英語課程,增強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如:我在教三年級下冊Unit1中涉及到國家、國旗以及標志性建筑物。我給學生拓展了國旗的顏色、圖案及他們的寓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是革命烈士鮮血染成,紅旗左上角是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的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周圍四顆小五角星象征著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永遠跟黨走,金黃色象征光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也講解一些英語國家的國旗及寓意,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西方文化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形成了許多新的思想觀念,大多數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只是在表面層次,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教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有著非常有利的機會向學生展示真正全面的西方文化。
小學教育在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同時,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他們進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使他們在幼小心靈深處就充滿對未來的向往。小學英語教師要進行自然的滲透把德育教育與語言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時刻受到熏陶和感染。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我們要讓美德教育在英語課堂上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