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明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知識之外,還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滲透
在新課程教學中,德育目標是教學目標的重要構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此時的學生身心都尚未成熟,易于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知識外,還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發掘真善美,受到情感熏陶,情操陶冶,獲得心靈啟迪,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學生全面而健康地發展。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對此,筆者結合具體教學實踐,進行了如下研究與思考:
一、研讀學生本,明確德育目標
語文學科融知識性與工具性于一體,蘊含了豐富的德育素材,是學生認識生活、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人格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語文教材,尋找最佳的德育入手點,巧妙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升華情感,培養人格。同時,在閱讀教材中,教師應認識到語文德育教育與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的區別,不能單純進行思想教育,而需要依托語文閱讀課本寓教于情理之中。而若要實現上述目標,一方面,需要研讀教材,發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需要研讀學生,了解學生實情,明確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優化組織德育活動,增強學生情感與體驗,重視學生個性化理解與感受,強化德育效果。
如教學《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時,本課主要描述了愛因斯坦和一個小女孩自偶然相撞再到兩人相遇、相邀、相處的過程,通過細讀品味可以感受到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謙虛好學的優良品質,體味愛因斯坦關愛孩子、樂于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由學生學情看,學生并不熟知愛因斯坦斯,對他潛心研究科學的偉大品格的理解還有一定難度。所以,在課文中展現人物品質與情感的對話,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圍繞對話內容與提示語來反復誦讀,親身體驗,從而領會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領悟他的精神品質。另外,此階段的學生一般喜歡新事,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但基礎水平不同,性格各異,有些學生缺乏課堂參與意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全體,組織多種閱讀活動,誘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責任感與主動性,形成良好的交際能力與學習習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其德育目標主要有:利用合作閱讀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體悟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關愛孩子的良好品質。
二、優化教學活動,自然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德育自然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與作者、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發掘其中的真善美,形成堅強意志,陶冶情操。
1、通過簡介背景,自然滲透德育。在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時代背景,同時作者自身背景也是各異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收集有關背景知識,或者呈現相關背景知識,這樣,既可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把握文本思想情感,也可以讓孩子們體會到創作者的高尚品格,體會作者創作的目的,受到情感熏陶,形成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受到德育教育。
如教學《大江保衛戰》一文時,本文真實地記敘了1998年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英勇抗洪的動人情景,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無畏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若要喚起學生積極情感,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熟悉人物,更真切地體會環境,理解文本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網絡等途徑來搜集有關圖文材料,設置融合聲色形的學習情景,并結合生活實例,誘導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對人民子弟兵產生敬佩之情,學習他們那種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達到德育教育目標。
2、通過文本解讀,巧妙滲透德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也蘊含了豐富的德育因素,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文本特點,利用多種手段與方法,自然滲透德育教育。首先,感知語言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所謂“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不管是身心,還是思維等,都處于發展時期,易受外界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多多朗讀精美語句,讓他們受到心靈啟迪,獲得情操陶冶,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其次,反復朗讀,分析人物情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若要把握形象或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學生需要不斷誦讀領會。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角色朗讀等方式來理解文本,解讀文本,既把握文本內容,也感知人物內心世界,把握文章思想情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此外,在文本解讀時,教師還可適當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達到德育教育目的。
如教學《黃果樹瀑布》時,教師可讓學生朗讀品味語言文字,領會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感悟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陶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并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再如《我們愛你啊,中國》的詩歌教學,本文作者運用飽含激情的文筆贊頌了祖國的富饒美麗與光輝成就、悠久歷史,抒發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實情,組織學生讀書與悟情,同時,講講自己心中的祖國是怎樣的。這樣,既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決意獻身于祖國建設的濃郁愛國之情,也誘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