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萍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均衡發展,現代教育媒體已在相當廣泛的領域內得到普及。人們也日益開始在教學課堂內青睞起現代教育技術來。但必須引起人們去思考的是,濫用而不巧用現代教育媒體對教學課堂也是具有一定影響的。
【關鍵詞】巧妙運用;閱讀教學;創新激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自現代教育媒體進課堂以來,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教師現代媒體的運用,以不運用現代媒體實施教學而一票否決的要求推進著現代媒體的使用。一線工作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比較理想地活躍著課堂教學氣氛,學生感悟的創新。但凡事過度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冷靜思考多媒體運用的關系處理不好,課堂教學的結果怎樣?也不會完全意義上好到哪里去。語文教學不能誤入多媒體運用的誤區。
一、巧用多媒體,須巧在適“時”
人們都可以這樣去說,只要運用于教學課堂的多媒體,都應當是比較適時的,其實并不能這樣去理解和看待。平時,無論是自身的教學課堂還是進入伙伴所欣賞到的教學課堂,總感到課堂上說運用著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可就是輔助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有時還會產生這樣的感覺:這樣的輔助教學有其必要嗎?私下揣摩思考,所得出的結論是如此多媒體的運用也是完全不需要的。如讓學生在“讀”中進行感悟,我們一味地以磁帶的播放去達成閱讀感悟的促進效果。可從真學課堂構建去思考,用磁帶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能夠在聆聽中進行思考的并不是很多,就是磁帶錄音是那樣的聲情并茂,可小學生就是那樣的不恭維,好多學生是耳聽心不聽。為什么學生對磁帶播放就抱有如此態度?這當從語文學科課程特點去思考,語文課程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的課程,必須讓學生去自己多讀,對于磁帶的播放,不是堂堂課都去運用;對于磁帶的播放也不應當經常性的重復。所以,就磁帶的播放還應當是適時一點好,該出手時就出手。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一般不多運用磁帶的播放,而是多讓學生自己去讀,在學生不能讀好的前提下,以教師的范讀去代替磁帶的播放。以教師自身的范讀去影響學生其效果仍然比較好,因為教師在范讀時能夠比較理想地傳達著情感豐富的空間語言,學生在接受著教師豐富甚至相當幽默的情感語言的基礎上,能夠比較理想地進入閱讀感悟的境界,甚至是創新閱讀感悟的境界。
二、巧用多媒體,須巧在適“度”
平時的閱讀教學一般的老師都喜歡將文本內容比較簡單地再現在電子白板上,讓學生隨著電子白板一段一段地進行著閱讀感悟;也有的將一些敘事性的文本內容多以動態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以達到直觀形象感悟的效果。一堂課從開始到結束,學生近乎不要去看紙質文本的任何內容。如此,看來學生的閱讀感悟似乎就是那樣的形象化,感悟的效果也許比較顯著起來。但我們也必須去做出這樣的思考,學生的學習思維多從直觀形象思維向著邏輯思維去過渡的,如果老是這樣讓學生進行形象思維,那學生的邏輯思維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應當充分看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篇篇目目,其語言形象生動的篇目不乏其數,小學生則完全可以憑借形象的語言進行思維,我們無須去比較泛化地將文本內容再現化。其實比較泛化地運用多媒體,有時也嚴重影響著學生直接抓住文本去閱讀感悟的時間。再者,我們可以做出這樣比較深入的思考,如果多以多媒體去促使學生閱讀感悟,那必然會產生學生閱讀感悟的依賴性,形成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只讀不思的惰性。因此,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抉擇,為了巧用多媒體,必須建立在使用的適度上。在平時,堅持少用不去多用,能夠不用堅決不用,在比較理想地鉆研教材和學習的基礎上,確定多媒體運用的具體內容、時間,比較恰到好處地促進著學生閱讀感悟的高效。如教學一代偉人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筆者將相關詩句制作成比較形象的課件,讓學生去欣賞到“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相關細節,比較好地感悟到紅軍將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巧用多媒體,須巧在適“文”
小學語文教材文本涵蓋著極為豐富的內容,也都以極為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者,不是簡單地將教材文本去進行羅列,而是精心地圍繞相關主題將近乎同一主題中心思想內容組合在一起,便于集中進行學生情操的陶冶。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教學需要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出一定的思考。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比較有意義地決定著其教學必須思考文本之文學和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平時的教學,我們較多地讓學生神游于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間,學生也產生許多理想的感悟。但在相關的閱讀教學中,學生也還有許多比較難以順利、迅速地解決的閱讀感悟問題,這就需要運用多媒體來予以適度地幫忙,當然也完全需要與文本內容的相適應或者就是完全意義上的匹配上。如教學相關的古詩和敘事性文本,我們都需要運用相關的音樂渲染閱讀感悟的氣氛,但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可以產生氣氛渲染效果的,如果樂曲選擇不當,也還完全可能將學生引入閱讀感悟的誤區。這也讓我們感到:運用樂曲去渲染課堂氣氛,不宜選用比較完整的樂曲,最為理想的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如教學《船長》一文,課文的第二節描寫著“諾曼底”號大輪船遇險的萬分危急,我們就可以選擇電影《泰坦尼克號》電影當中的曲調,比較現實地渲染大輪船遇險時萬分危急的氣氛,讓學生不僅僅產生萬分危急之感,更為重要的能夠讓學生對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產生正確的感悟。
總而言之,巧用多媒體,激活學生閱讀感悟的創新,需要我們做出更為廣泛而又深入的思考。作為處于新課程實施關鍵階段的任何一個老師,都必須以積極的姿態,窮盡自己的思維,以獲取最大化的巧用多媒體,激活學生閱讀感悟創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2]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