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麗
【摘要】“微課”是近幾年教育界熱門詞語之一,從胡鐵生老師開始到現在已經風靡整個中國。其研究者可謂甚多,但是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卻不理想,尤其是在整合、融合教育資源等方面,多數研究者都是淺嘗輒止。筆者在實踐中積累些許經驗,尤其是在高中語文學科的應用意義研究上下足了功夫。
【關鍵詞】語文;微課;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前:引入微課資源符合“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當下課堂改革倡導“先學后教、限時講授、合作學習”。其中“先學后教”的“先學”并不是學生盲目的自學,更不是語文學科的閱讀、理解、感悟,而是針對這一篇文章,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這時教師就給學生一些學習建議,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預判重點、難點并加以適時的點撥,紙質講義和預學案有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一些適合預習類的微課資源就派上了用場,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先把一些需要課前了解的東西利用微課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包括作者介紹、背景介紹、歷史典故等方面;再如教師在講解文言文特殊句式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幫助學生回顧現代漢語的語法知識;還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與現代漢語之間的關系以及造成的原因等;再進而把特殊句式的微課資源給學生學習,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與反復演示,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更符合當下課堂改革“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同時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課上:引入微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語文學科有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有些要營造情景。傳統的課堂都是教師通過一些常規手段,外加學生閉目的想象來營造情景的,有些同學無論教師怎么營造都想象不出這種“情景”。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也損傷了原有的意境美,學生總是感覺語文學科是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就開始厭學,甚至不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而引入微課資源到課堂中,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之后再讓學生聯合想象,這樣的效果會達到最佳。例如,教師在講《沁園春·長沙》時,教師要利用微課資源給學生看看毛澤東“獨立橘子洲”的氣概以及“橘子洲”秋季的自然風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歌的深刻內涵;再如教師在講《沁園春·雪》時,南方的孩子幾乎很少見到雪,更不要說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了,適時的微課資源引入能滿足學生的感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趣味性,不僅促進學生的認識與理解,更能讓他們愛上語文這門學科。
課后:引入微課資源可以查漏補缺,鞏固強化已學知識。微課資源不僅可以用于課前、課上,還可以用在課后查漏補缺、鞏固已學。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同一個教室,同一個教師所講的同樣的知識,學生不一定都能完全理解,肯定是有多有少。這個時候微課資源便成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為學生查漏補缺,把不理解的地方反復去看,反復去琢磨,直到弄懂為止。這些微課資源便體現了一些明顯的優勢,如隨時隨地、反復播放、沒有脾氣等。例如在高中語文學科,文言文特殊句式便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師可以把四種特殊句子講解的微課資源配發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觀看,不停鞏固與內化,這樣用不上一個學期,學生就可以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類型掌握好,并了然于胸;再如,詩歌的意象,學生掌握得不好,教師可以把常見意象匯總錄制微課資源,并配發學生,讓學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了解一個或兩個意象,充分保障了時間的有效利用,與便捷式的知識掌握。
自主學習:引入微課資源開闊視野,促進個人素養形成。“微課”現在在全國已經風靡,很多機構與組織都建立了微課網,例如“中國微課網”“中國微課期刊網”“浙江微課網”“慧學南通”等,微課資源相對來說也是比較豐富的,內容涉及多門學科,方方面面。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方向,如歷史知識、地理常識、心理學、文藝學等等。例如“蘇軾微課系列”學生通過這些微課的學習,可以充分了解蘇軾此人的一生經歷及其詩詞特點,還可以了解到當時北宋的歷史文化,以及王安石、司馬光等人的派系斗爭等等;再如,學生可以學習說明類的文體知識,這些知識在應試教育的當下很少作為教學內容而考察,但是生活中,這些內容是經常使用的,學生可以自主的學習一些常用的應用文寫作知識。這些方面的微課都可以通過網絡收集,而且多數是免費的。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的深度與厚度,同時為語文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撐。
總之,微課資源在語文學科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一線教師要學會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深入學習。但是我們也要保持理性的頭腦絕對不能濫用微課資源,而是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拿捏好分寸。希望微課資源成為我們語文學科教學的有力幫手,并且促進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共同進步與成長。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