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鴻躍
摘要:教育者應該認識到教育的真正內涵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自覺將學習作為一項有益的活動,希望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和語文素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們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加強自身的學習意識,在持續的訓練和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在自主學習活動中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關鍵詞:學生;自學能力;培養
如何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很關鍵。根據我這幾年語文 “自學互助導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課堂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正確認識處理教與學的關系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內外因的辯證關系。課堂上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學、互助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自學的展示情況,對學生適時導學,這種方法的運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啟動學生的學習內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起作用。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廢止“注入式”,少講幾句,多相信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必須因勢利導
在改革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避免學生討論發言機會不等不均現象,教師把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同學們要輪流擔任學習小組長,盡可能讓大家都參與教學,得到討論發言的機會。在學生基本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自學任務的前提下,開始小組討論,人人發言,遇到有疑難或模糊不清的問題時,教師要適時精講點撥,進行必要的啟發指導,使學生解疑消化,對問題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提升一步。學生在自學語文發言討論中時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適時啟發引導,對自學有畏難情緒的同學要熱情幫助鼓勵;對知識的學習掌握有問題的學生要啟發指導,舉一反三,要注意樹立學習典型,以點帶面;要注意讓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多一些學習交流發言的機會。在學生自學討論中,正確的,教師要及時肯定;差點的,要鼓勵指正,不能冷漠對待;對于有爭論分歧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表態,要多舉一些具體實例啟發指導,使學生領悟弄懂;對于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教師要啟發誘導學生集中爭論談看法,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得恰到好處,學生奮發向上的學習興趣就能不斷激發出來;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環境氛圍創設得好,就更有利于學生自學語文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習慣,提高學生讀說寫的能力
語文是屬“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更是如此,因此,教改重點應放在提高學生讀、說、寫能力的訓練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我主要采取教師“少講幾句”的做法,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能力上下功夫,學生能講的,教師就不講,學生不能講的,經教師啟發誘導后,還是由學生自己去講,在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促使學生掌握學習規律。一般地說,字詞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文體結構、寫作藝術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都由學生自己去努力完成。主要做法是:大搞試驗課,指導學生按讀、劃、批、寫、講(說)這幾個教學過程去完成每一課的教學任務,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指導學生自學語文的教學過程。這里說的“讀”,不單指課上指導學生讀。一篇課文結束了,要求學生通過預習自學把下一節新課文“讀通”,學生利用工具書查字典、詞典等,先把課文中的字詞等基礎知識掌握好,弄明白,上新課開始達到基本“讀通”。學生自己“讀”的機會增多了,日久天長,基礎知識就掌握得比較牢固,“讀”的能力也提高得快。以上可以說是培養“讀”的過程。“劃”就是在讀的基礎上,“劃”出課文的關鍵詞語、重點語段,劃分文章結構、段落層次。“批”就是在劃的基礎上,學生動腦、動手寫批注,按著課文的語意、結構形式、寫作特點等寫出自己的見解認識,以此深一步理解學習課文。經過以上過程,學生對課文內容、脈落已掌握了六、七分,在讀、劃、批的基礎上,學生進一步動腦、動手寫出分析段落提綱、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等綜合性自學筆記,為下一步討論做準備。培養學生批寫的過程,既是使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得到訓練的過程,也是使學生“天天練筆”,培養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完成以上教學過程,必須使學生有反復深入閱讀課文的時間,培養學生動腦分析問題的習慣。在學生完成批寫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說”和“講”,指導培養學生“說”和“講”的過程,就是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學生按著自己的分析提綱、自學筆記在組內或班上講解課文,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起個“提頭引線”的作用。
四、培養學生自學語文能力,要注意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1、指導學生自學,教師要擬定好預習指導題,啟發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好語文并不容易,學生開始總感到難度大,抓不住要領,如果指導不得力,學生越發感到困難,就會失去積極性。每篇課文都有其深難獨特的地方,要使學生抓住要領,教師布置新一課的預習任務時所提出的預習指導題特別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既要結合課文和教學目標實際,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使預習指導題真正起到幫助、引導學生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拐棍”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
2、學生主動學習,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有了積極性,并不是教師省心了,而是對教師指導要求的標準更高了,教師必須掌握摸清學生的自學情況,多方面示范指導。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教師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種學習情況,教師所提出的預習指導題和課上所提出的啟發問題要基本適合三種學生情況的學習態勢,難易適度。在時間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對差生幫一幫,輔導一下,使他們盡可能跟上,對好學生來說,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
語文教學改革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只要我們堅持教學改革的精神,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方面,語文教學效率會有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