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花
摘要:學生學好生物課的前提是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通過課題的導入、任務驅動法、實驗教學法等形式,使學生達到善學、好學、樂學的目的。一方面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還要更加靈活地掌握知識;另一方面還需要對學生的特點有深層次的了解,這樣才能使興趣教學的方法與生物課堂的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關鍵詞:學生;生物素養;課堂;學習效率
在生物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不斷充實學生的生物學知識,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1、樹立奉獻精神。筆者認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盡自己所能,創造一個寬松的、互動的課堂,一個善意的、有責任感的教師,會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激發學生內心的潛在力量,他們會試圖模仿老師,會像老師那樣做一個智慧的積極向上的人。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標桿。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自己的熱情與愛傳達給學生,始終對生活持有樂觀、積極的態度,用我們的知性、熱情、寬容去善待每一個孩子;用我們溫暖的話語去感染每一個孩子。同時要傳授給學生科學的、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和諧的社會觀。
2、做好集體備課。俗話說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此才能讓我們有更好的發展和不竭的創造力。教育教學亦如此。“集體備課”能更好地集眾家之長,進一步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智慧與內涵,提升教學素養,進一步總結自我,反思自我,在不斷的頓悟中去發展、創新、提升。因此,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集體備課,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的開展更好地集中了學生固有的問題,更大程度上集合了教師的集體智慧來幫助學生解決其所惑。也能更好地預測并避免問題的重復產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優化教學模式。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強調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應當由”演員”變為”導演”,這就要求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建優質高效的學科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1、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生物學實用性極強,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在生產和生活中,生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基礎,而且給我們好多啟迪。如食物的營養成分,合理膳食,健康地生活等等,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如果我們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拿到生活中去加以體驗的話,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一定會大大的提高。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理論再回到實踐,教學中應該經常注意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生命現象,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價值,就會激起學習生物知識的極大熱情。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了解生物科學的最新熱點、焦點和進展,促使他們帶著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學習“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是否需要氧”的教學內容時,這里就可以讓學生說家里是如何腌酸菜的,因為這些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就很直觀的將問題講清楚,課后讓學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學生一定會積極地投入到這項活動當中去的,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在課堂上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備課時,就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需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來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內在動力,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一般來說,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應以一至二種教學方法為主,輔之以其它如講授法、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教學法、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分組競賽對抗法等多種方法,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揚長補短、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如在初中生物”魚綱”一節的教學時,可用直觀法讓學生觀察了解鯽魚的外部形態,用引導發現法探索發現魚鰭的功能,用實驗法(邊講邊實驗)進行結構和生理的教學,用談話法引導學生歸納鯽魚的外形和結構與水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引導學生共同歸納魚綱的主要特點,用分組競賽對抗法提高實驗小組實驗速度和質量。
轉變學習方式, 構建高效課堂, 是每個從事在一線的生物教師不斷探索并不斷追隨的教育理念。高效的生物教學課堂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促進學生主動探索、 不斷創新,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還要認真研究科學素養的內涵要求,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師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條件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精心選擇和設計恰當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趙希龍. 培養初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實踐反思[J]. 學周刊,2016(13).
[2] 趙希龍. 提高初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策略與實踐[J]. 學周刊,2013(19).
[3] 戴英操. 生物教學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研究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