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芫鑌
摘要:隨著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本文主要對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來找出相應的對策,以此來提高環境生態學教學的質量,進而提升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今后社會對人才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問題;對策
一、環境生態學的相關概述
環境生態學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學科,該科學的綜合性很強,通過運用生態學理論對認為干擾下生態系統發生的變化進行了具體研究,以此來尋求生態系統得以恢復的具體方法,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環境生態學主要是根據人文社會和環境生態學而開展的課程,這與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以及環境保護等思想是一致的。該門課程主要講授的是當前人類正在面臨的各種環境危機,必須要提高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具體闡述了環境生態學的基本知識、當前的研究熱點以及國際上重大的生態研究計劃的具體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成就。通過闡述以上內容來啟發學生對環境生態問題的重視,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更好適應今后的社會發展。
進入21世紀以后,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資源出現嚴重匱乏,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呼聲越來越高。從長遠的目光來看,只有重視發展環境生態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才能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持續發展。作為高校的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接班人,只有提高其環境生態意識,認識到生存環境的時代緊迫感,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二、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在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化方面存在不足
當前我國關于環境生態學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大體上該教材的內容主要由生態學原理和應用這兩大部分構成。在生態學原理這一部分內容中,內容都是根據生命系統的層次進行講解的,在高校授課的過程中一般很少進行調整,但是對于應用這一部分卻有很多出入,不同版本有不同的側重點,因此當前該門課程在進行改革的實踐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怎樣取舍或者融匯內容,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
2.2教學過程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始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使用教材,而將課程內容放映到多媒體屏幕,而教師則按照屏幕上的內容進行授課,實際上老師的角色變成了復讀機。環境生態學的教學離不開多媒體,很多圖片和影像都需要使用多媒體進行,但是對于那些基礎知識則不需要,那些需要理解或者死記硬背的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起不到應用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大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的融匯,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3學生成績考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多年以來,在環境生態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考核只是通過期末考試的成績進行評定,之后經過不斷完善,開始根據平時的考勤、作業和期末考試通過一定比重進行綜合來評定,但是這樣的考核方式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考勤中很多學生替其他學生答到,作業不認真完成,相互抄襲,在最后的期末考試中打小抄等,這些都是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所以今后應當不斷完善學生的成績考核方式,使學生真正學習到專業知識和技能。
2.4實踐內容的設置缺乏科學合理性
環境生態學這門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涉及環境工程、植物、土壤、地理學和水土保持等學科,還涉及生物、化學以及經濟學知識,知識點比較繁瑣復雜,而且研究對象空間和時間的跨度比較大,很多知識需要在野外的實習的過程中慢慢理解,而在課堂上的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僅受到課時的限制,進行實驗的條件也有限,因此今后在設置實踐內容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改進。
三、解決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3.1調整好教學內容
今后在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中,為了更好地適應對環境保護人才發展的需求,應當根據崗位需求和專業的方向來調整教學內容,其中調整的內容主要是為了突出環境生態學等相關內容,并且重視生態監測和生態恢復等,這與未來培養人才需求和建設國家生態環境項目的目標是一致的,更好實現人才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抓好重點,除了講解課本上的知識以外還應當穿插他各類相關學科的背景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消化和吸收各種知識。
3.2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今后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但是不能盲目應用,而是應當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學生自學、PPT課件以及影像視頻等。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學校應當通過各種網絡教學平臺來為開通教學網站,也可以通過該網站布置作業或者相互交流,學生有問題可以直接找老師咨詢,教室也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據此調整自己的授課內容,將學生不懂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不斷完善考試考核方法
為了不斷完善當前的考試考核方法,今后可以實現期末考試試題的多樣化,不僅考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做實驗來考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中期考核中,教師可以不采用留作業的形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PPT或者進行知識總結、案例分析等,然后在課上進行分享。對于平時的考勤,教師應當嚴格把握,對于課堂表現好的同學可以適當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做出提示,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4科學合理設置實踐內容
為了更好實現環境生態學的教學改革,應當將理論和實踐課程進修結合,尤其要科學合理設置實踐的內容,根據各個地方的具體條件和特色選擇各自的教學內容,同時學校應當加大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根據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崗位特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實現學生今后的更好發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研究,從當前教學實踐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找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適應今后的工作以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牛曉音,鄭家文,劉家第.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4:44-45.
[2]何永美,李元,湛方棟,陳海燕,祖艷群.《環境生態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農業教育研究,2010,01:21-23.
[3]王輝,姚鵬輝,焦莎莎.關于《環境生態學》教學實踐改革的探討[J].河南教育(高教),2014,09:70-71.
[4]張杏輝,余麗娟,李廷盛,蒙冕武,溫桂清.《環境生態學》課程教學創新改革實踐[J].吉林農業,2014,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