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
摘要:隨著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提出明確要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各地方紛紛出臺關于創新創業工作實施意見,然而各高校在落實文件上,仍存在問題。筆者針對這些問題,在成立專門機構、出臺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健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利用社會孵化資源、基地建設、完善學籍制度、提升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網絡宣傳平臺的改革措施、制定鼓勵辦法和多方面營造氛圍上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一、序言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此,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該文件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等問題。
三、教育改革發展對策
1.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協同機制
(1)成立領導機構
高校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團委等部門的負責人。領導小組負責審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研究決定重大事項。
(2)執行機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由分管教學工作的校領導擔任。辦公室主要負責制訂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
2.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立足應用型人才教育,進一步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要求,完成修訂并實施新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積極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突出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專業培養計劃,將科研訓練作為必修課實現全覆蓋;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環節必修學時占比進一步提高;設置多樣化創新創業選修課程模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3.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創新創業基礎、科研訓練、就業創業指導等必修課程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教學效果。挖掘、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開發面向不同行業、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根據學生的興趣導向,開展人文素質選修課。組織學科帶頭人編寫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4.健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
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夯實專業基礎,同時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科研能力。營造“教師傾心指導、學生用心參與”的氛圍,鼓勵學生參加各類高水平學術科技競賽、創意設計比賽、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練,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與整合創新能力。出臺《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強調大賽歸口創新創業組織管理辦公室統一組織管理。
5.加強多方合作,有效利用社會創新創業孵化資源
以多樣化人才培養目標為牽引,以校企、校政、國際多元合作為途徑,積極推進多樣化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立足校企合作,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立足校政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立足國際合作,吸取國外教學經驗,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開展校企合作交流研討會,邀請與高效正式簽約的企業和即將簽約的企業參與。通過校企合作洽談會,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可以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提升學生就業滿意度。
6.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
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我院將為大學生提供一個集創新啟蒙開發教育、能力培養、技術培訓、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社會創業于一體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本著“要素入手,能力本位”的建設理念,實行 “雙線并行,五步推進,能力本位,開放創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培養并向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逐步把我校基地打造成為富有特色的民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基地。在基地建立前期,對省級、市級以及已建立基地的校級進行調研工作,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根據高校的建設方案進行建設前期設計。
7.完善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
深化學分制改革,完善彈性學制,建立創新創業實踐拓展學分轉換制度,合理認定學生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成果如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大賽獲獎的學分;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并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業。制定實施細則,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設立創新創業專項獎學金,用于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出臺 《創新創業實踐拓展學分轉換制度管理辦法》和《激勵學生創新創業的多元化學籍管理辦法》。
8.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
將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教學研修的重要內容。引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案例研究,產出一批示范性成果。聘請知名學者、創業成功者、企業家、特聘“產業教授”、投資人等各行各業杰出人士,開辦講座論壇,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或指導教師。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中調研并將經驗融入到課堂中,同時聘請校園創業成功者、企業家等各行各業杰出人士,開辦講座論壇。
9.建設校內創新創業信息服務網絡平臺
創建校內創新創業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臺,與省信息網實現鏈接和共享。開辦創新創業組織管理辦公室微信公眾號并實時發布各類學校創新創業消息和大賽信息。
10.校內創新創業氛圍建設
(1)成立創新創業社團,利用社團活動,以科技競賽為抓手,培養我院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業意識。
(2)各類大賽開展前期,進行專題宣傳活動。同時設計符合我院辦學特色的特色大賽。
(3)定期舉辦學生課外學術作品巡展、創業計劃競賽優秀作品巡展和師生創新成果展;
(4)定期舉辦名師家講壇、成功企業家座談會等,拓展大學生思路,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
(5)營造支持創新創業的社會輿論各級各部門強化倡導支持創新創業呼聲。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開展理論大研討、媒體大造勢、網絡大討論、典型大展示、群眾大討論等活動,宣傳創新創業利弊、鼓勵的創新創業政策,樹立創新創業先進典型。
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營造一種弘揚、尊重和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以追求創新創業為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熱情。要有效展開立體全面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