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昕月
揚琴屬于民族樂器,是一種琴身呈梯形的擊弦樂器。在悠長的中國音樂發(fā)展史中,揚琴以清脆悠揚的音樂和明快爽朗的風格,博得了大眾的喜愛。
一、少兒揚琴教學的作用
1、促進身心健康
愛音樂是孩子的天性,有音樂的陪伴能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孩子欣賞和聆聽清脆悠揚的琴聲,可以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特別是當在學習歡快輕松、優(yōu)美動聽的中外少兒經(jīng)典作品時,通過琴竹擊打出的美妙音符,會讓他們身臨其境,從中受到感染和感動,激發(fā)孩子的情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促進身心健康。
2、促進記憶力、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
揚琴的學習可以促進孩子對音色、節(jié)奏和音調的把握,通過反復練習,提高孩子的記憶力;通過對分解和弦的練習,鍛煉孩子左右手的協(xié)作能力,乃至左右大腦的平衡能力。
3、促進想象能力的提高
孩子思維單純天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揚琴藝術是語言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一百多根琴弦的背后蘊藏著無限的語言藝術,它給孩子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輕松忘我,天真爛漫展示自己心中的音符。
4、促進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眾所周知揚琴是民族樂器,讓孩子通過揚琴的學習,聆聽民族音樂,特別是在演奏、聆聽像《屈原祭江》、《蘇武牧羊》、《昭君和番》、《林沖夜奔》等愛國主義曲目時,不僅會使他們心情激動,激發(fā)一種強烈的愛國熱情,還會使他們充分體驗蘊含于民族音樂中的美和音樂文化,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他們的民族意識。
二、如何進行少兒揚琴教學
1、營造良好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學習揚琴的興趣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興趣,濃厚的興趣直接影響并決定孩子學習的能動性。一個孩子一開始就是一張白紙,在這個時期要培養(yǎng)好孩子的基礎和興趣,老師和家長都是很重要的角色。營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會給孩子培養(yǎng)出好的習慣和興趣,否則會相反。
2、寓教于樂,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揚琴教學是一種老師與學生教與學的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老師應根據(jù)不同孩子的特點,采取講故事、做游戲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身體力行,給孩子詳細講解并認真示范,諸如:琴與琴凳的擺放、如何坐琴凳、上半身與琴的距離,琴竹怎么握、握的位置、琴竹如何落下?lián)舸蚯傧摇粝視r著弦的位置,以及擊弦時如何自然反彈,潛移默化地把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持竹方法固定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彈奏習慣。
3、聆聽和欣賞,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感覺
音樂是聲音的語言,彈琴如說話、唱歌一樣,有語氣、有呼吸、有抑揚頓挫,有個人的情感,因而日常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孩子利用自身的耳朵和“內心的耳朵”聆聽和欣賞樂曲,讓優(yōu)美的旋律潛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心靈深處,帶著孩子用心去感受音樂,發(fā)掘樂曲的內涵,把握每首樂曲的真諦,從而用最準確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4、打好基礎,掌握彈奏技巧
學琴的過程,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就好比蓋房子,地基非常重要,所以在學琴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穩(wěn)妥、扎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
首先是手型的練習。揚琴彈奏的手型是呈虛掌空心的半握拳狀態(tài),要求手指自然彎曲,指關節(jié)外圍呈弧形流暢曲線,食指、中指、大拇指自然捏住琴竹,使琴竹末端可以在空拳中自由靈活上下振動。初學的孩子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先進行握拳練習,然后過渡到半握拳練習,從中體會半握拳的自然狀態(tài),逐漸掌握并固定下來。
其次是擊弦練習。擊弦練習是揚琴學習中最基本的練習,雖然簡單,但在揚琴彈奏中至關重要,因而在教學中一定要按照單音、交替單音、輪音、雙音的順序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進行,單項練習時可依照音階上行或下行的順序進行,使孩子掌握最基礎的彈奏技能。
第三是彈奏技巧的練習。孩子在掌握了基本的擊弦練習以后,就可以進入技巧的練習,即半音階、特殊技巧、練習曲的練習。這個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高度重視,老師要做好示范,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練習,務必做到擊弦準確,音色優(yōu)美、干凈、流暢,不能馬馬虎虎,拖泥帶水,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5、唱練結合,做好情感處理
那么在熟練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如何演奏樂曲,展現(xiàn)樂曲的內涵呢?那就要通過演奏者對樂曲的理解,做好情感處理,展現(xiàn)樂曲的魅力。
首先要唱譜視奏。練琴前,拿起樂譜,手拍節(jié)奏,大聲唱出來,唱熟、唱透,唱出感情;然后視譜彈奏,視奏時要仔細看譜,認真彈奏,一個細微的變化,樂曲就會千差萬別。
其次是慢練。慢練不僅讓孩子們享受音樂之美和磨練耐心,還可以使他們的肌肉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慢工出巧匠”,慢練練得穩(wěn)、練得細、練得扎實,在慢練的過程中,將樂譜印在自己的心中,心由手動,有慢至快,功到自然成。
第三是釋放感情,自由彈奏
通過對基礎技能的精雕細琢,對樂曲的深刻理解,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用心感受,從而達到身心合一,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想法和理解,準確地演奏每一首樂曲,刻畫出樂曲蘊含的音樂之美,以及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此外,家長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要為孩子選一個不僅要有足夠的學識和經(jīng)驗,還要有足夠的精力、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愛心愿意全身心的為你的孩子付出的老師;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講究練琴效率,哪怕是一分鐘就要起到一分鐘的效果,身心都要投入進去,一分鐘的認真比十分鐘 “磨洋工”的效果要好很多;家長要加強和老師的溝通,共同努力促進孩子愉快的學琴、練琴,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