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瑜
摘要:圖像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元素。近年來,在數碼技術的大力推動下,有越來越多的攝影圖像被運用于平面設計中,既使圖像元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和豐富,也使整個作品得到了質的飛躍和提升。鑒于此,文章從攝影和平面設計的淵源談起,就攝影圖像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表現和運用進行了分析。以期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攝影圖像;平面設計;表現和運用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6-0042-03
一、攝影和平面設計的淵源
相對于平面設計中的圖像來說,攝影無疑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從19世紀中葉開始,攝影藝術逐漸起步和發展,并初步運用于平面設計中。具體來說,在不同的時期和國家,分別有著不同的融合方式,可以按照時間和地域順序進行總結:第一是俄國的構成主義,代表人物是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為了獲得構成主義特有的視覺效果,其經常拍攝一些色彩濃烈、單純的影像,然后以疊印、拼貼的手法應用于作品中,使作品呈現出了鮮明的構成風格。第二是德國的包豪斯。作為設計史上最負盛名的設計學院,包豪斯不但名家輩出,更是藝術創新方面的典范。莫霍利-納吉是包豪斯的一位教師,受到俄國構成主義的影響,其先是拍攝大量的抽象照片,然后通過對細節的放大處理或選擇特殊角度,使圖像呈現出現代感。第三是美國。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文化有著明顯的多元化特征,多位設計者也嘗試將攝影應用于平面設計中。如亞力克賽·布羅多維奇。作為一本雜志的主要設計者,其經常使用一些攝影作品作為插圖,并使之成為不對稱排版中的平衡點,對當時美國的雜志設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安迪·沃霍爾則是波普藝術的代表,嚴格來說,其不但是一個有名的設計者,還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家。他的多數商業廣告作品都是通過對照片的使用完成的。如可口可樂的標志設計、《金色的瑪麗蓮》等都是其中優秀的代表。第四是日本。作為一個善于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國家,日本的平面設計發軔于20世紀中葉,以龜倉雄策為代表的多位日本設計者,追求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通過大量照片的運用,使作品呈現出了與日本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簡約性和象征性,在世界設計舞臺上別具一格。到了當代,數字圖像技術已經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并已然成為了一門新的學科和藝術,多種多樣的圖像儲存、輸出、處理手段,既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見證,也給當代平面設計藝術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二、攝影圖像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表現和運用
(一)傳遞瞬間感受
誠如攝影大師亨利布勒松所言:“在所有視覺表現方法中,攝影是唯一能夠精確表現瞬間的手段。”特別是近年來,數碼技術不斷發展,一些高端照相機甚至能夠以每秒幾十張的速度連拍,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鏡頭的捕捉。其既可以把事物的時空狀態瞬間凝固,也可以定格事物某個動作的精彩時刻,體現出了一種瞬間永恒之美。這顯然是傳統平面設計中手繪圖像、印刷圖像所不能比的,也由此給觀眾帶來了更加震撼的感受。如《我要上學》,這是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畫面中的那雙大眼睛給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姑娘蘇明娟當時只有八歲,上學的條件極為艱苦,當時中國青年報的記者下鄉采訪,來到教室后,發現有一雙眼睛始終在盯著自己的鏡頭,據這位記者后來表示,當時自己心中微微一顫,發現這是一雙不可錯過的眼睛,純真、好奇并帶有一點恐慌,于是他小心的對準鏡頭,以最快的速度拍攝。這是一張簡單的黑白照片,片中的小姑娘手拿鉛筆,睜著一對大眼睛望著前方……眼睛中流露出的是單純和質樸。但是也正是這種單純和質樸,卻給人們以最大的震撼。也正是這張宣傳畫,推動了全國希望工程的發展,改變了無數個貧困家庭孩子的命運。可以看出,與傳統的手繪圖像相比,攝影圖像最大的特點在于真實性和瞬間性,手繪圖形是利用自己的繪畫技法對客觀對象進行表現,即便是技法再高超,也是一種全新的表現。但是攝影則不同,是一種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真實、客觀的記錄,其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決定性瞬間”,也就成為了作品最大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二)直觀真實展示
紀實性是攝影的先天屬性,由攝影器材的屬性所致,攝影創作過程必須要遵循三位一體的原則,即拍攝者、拍攝器材和拍攝對象,必須在同一個時空內,由此拍攝出來的照片均是真實可信的。對于平面設計來說,則可以利用照片的這一特點,進行邏輯思維和情感表達,一方面可以拉近觀眾和作品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則可以提升作品的說服力,從而為平面設計提供本質上的支持。比如在一些廣告設計中,設計者經常會使用一些高清照片,盡可能的再現產品的細節,準確、真實的傳遞出作品的信息,具有直觀、明確的說服力。比如在戴夢得鉆石戒指的廣告中,戒指本身是一個很小的物體,所以設計者采用了高清拍攝的手法,盡可能的讓觀眾看清楚戒指的形狀和工藝特點。特別是戒指上鑲嵌的鉆石,更是散發出耀眼奪目的光彩。由于整個圖像是真實的攝影圖像,所以觀眾看到的也是真實的。百加得朗姆酒的平面廣告設計中,設計師將這種酒的原圖經過圖像處理后,凸顯出百加得朗姆酒野性十足與霸氣張揚的個性,清甜的熱帶水果味留于唇齒間,余味純粹干凈,給人感覺入口溫和醇厚之感。又比如一則心理診所的廣告,設計者先是來到一座摩天大樓的頂端,站在墻邊以俯拍的形式自上而下的拍攝出一張照片,然后在后期制作中,對自己當時拍攝照片時候的站立位置進行了標記,文字注釋道:“請把這張圖放在地板上,雙腳放在標識位置中,你便知道了來本診所的必要性。”設計者利用一張真實的照片,巧妙表現出了由于心理壓力巨大所帶來的恐懼感。所以說,在平面設計中,攝影圖像的直觀效果是為觀眾所充分認可的,可謂是引起注意、獲得同感,喚醒記憶的最佳方式。
(三)豐富視覺體驗
在人類溝通方式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語言、文字和圖像三次大飛躍。圖像因為特有的直觀性、具象性等特征,注定成為了最便捷、最廣泛使用的信息傳遞方式。在攝影圖像運用于平面設計的初期,設計者想要獲得一些新的創意效果,往往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通常是在暗房中進行化學處理。但是近年來,數碼技術已經全面取代了膠片技術,拍攝和后期處理技術也更加科學、細致和便捷,為設計者構思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給觀眾帶來了更加新奇的視覺體驗。比如在圖像組合方式上,拼貼手法便運用的十分廣泛,該手法是將兩個或者多個不同的圖像組合在一起,獲得異質同構的效果。一方面,兩個或多個圖像之間,因為存有一定的關聯,所以并不會給人以突兀之感;另一方面,不同的視覺元素交織在一起,能夠產生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錯,由此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又比如在色彩上,多種多樣的制圖軟件,能夠對色彩進行隨意的編輯和制作,直到獲得設計者滿意的效果為止。比如圖模式、灰度模式、RGB模式、CMYK模式等,都可以隨意編輯,并在其中自由切換,甚至會出現一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的新顏色,這些都是傳統的色彩技術所難以企及的。又比如在肌理方面。傳統圖像的肌理表現,都是在工具和材料上做文章,如使用鋼筆、鉛筆、毛筆,在木頭、石頭、玻璃等材質上進行反復試驗。而在數碼技術的幫助下,則可以獲得任何想要的肌理效果。比如德國設計大師霍爾格馬蒂斯,就擅長運用肌理替換的手法,在選定一個設計對象之后,對其局部進行肌理替換,產生不同于常態的視覺效果,既是對圖形本身的創新,也獲得了新的視覺效果。所以說,得益于數碼技術的發展,攝影圖像的拍攝和制作手段更加多元化,能夠產生新奇的視覺效果,應用于平面設計后,自然也帶給了觀眾更加豐富的視覺體驗。
(四)實現隱喻表達
隱喻是平面設計作品傳遞信息和觀眾接受信息的方式。一方面,在視覺圖像時代,眾多直觀圖形已經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審美疲勞,人們希望能夠以一種互動的方式,來體味和感受作品的深意;另一方面,對于一些主題的表達也不宜直觀展示,需要以間接、委婉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攝影圖像無疑是滿足這種隱喻需要的最佳圖像素材。比如艾滋病這個全球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進行關于防治艾滋病、保護艾滋病人的海報制作與發行,而從近年來的作品來看,攝影圖像成為了主流的圖像素材。比如在《偏見是真正的錯誤》中,畫面主體是兩只交叉在一起的手臂,模仿出了防治艾滋病的標志一一紅絲帶的造型。但是這兩只手上卻有—雙手銬,隱喻表現出了艾滋病人受到偏見和不公正待遇,只能生活在狹小圈子里的主題。這就是一張典型的攝影圖像海報,通過擺拍、搭建等手法,隱喻而深刻地表現出了主題。另一張名為《保護自己》的海報中,主體色調是黑白色,畫面中幾個裸體的少女正是圖形的線條,她們的肌膚光潔、飽滿,給人以健康、蓬勃之感。但是再仔細一看,這幾個少女的身材線條,組成的卻是一個骷髏頭的圖案,隱約表現出了要潔身自好,愛惜生命的主題,否則唯一的結果就是死亡。可以看出,這些在紀實基礎上,采用拼接、變形等手法而形成的新圖像,能夠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層的寫照和解構,當人們體會到作品的深意之后,所獲得的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震撼,是單純的直觀展示所不能及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平面設計中的圖像還是攝影作品,兩者從本質上來說都屬于視覺傳達藝術,所以有著天生的淵源。近年來,伴隨著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圖像更加豐富,這對于平面設計中的圖像運用來說是極大的借鑒和幫助。作為當代設計者來說,理應對此有充分的重視,一方面,要對平面設計中的圖像運用規律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則要關注設計技術的發展動態,及時、創造性地將一些優秀的攝影圖像運用到設計中來,從而使設計質量得到質的提升。本文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對此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給更多的設計者以借鑒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