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信
摘要:在小學數學中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這一要求揭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與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作為教師,我們大多想著利用生活素材來進行課堂教學,卻沒有重視利用生活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的補充。
關鍵詞:生活化;實用化;游戲;實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并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中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這一要求揭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與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作為教師,我們大多想著利用生活素材來進行課堂教學,卻忽視了去利用生活這片廣闊的天地作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延伸。
數學學習的天地很廣闊,只有把數學教學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生才能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營養;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出它的價值和魅力;學生只有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示出學習數學的水平。因此,把數學作業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能讓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利用社會生活這片廣闊的空間來布置家庭作業呢?現將生活化數學家庭作業按以下三種類型談談我的做法:
一、游戲型家庭作業
游戲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載體。游戲作業帶有“玩”的色彩,但是,在設計游戲型作業要考慮與所學的數學內容有聯系。如學習了《認位置》一課后,布置學生回家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左腳、右腳的游戲??梢砸粋€人說,另一個指;又如學習了《認識物體》一課后,讓學生做一個認識物體的游戲:回家請家長把學生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們用手摸桌上的東西,說出是什么東西,并說出是根據什么性質辨認出來的。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真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使課后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后續延伸活動。
游戲型作業還適合一些計算練習。計算練習的內容機械重復,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態度也十分消極。把數學作業設計成游戲形式,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學了20以內加減法后,可以設計“拿卡片”游戲,在卡片上分別寫上1—9各數。小朋友一次去拿兩張卡片。,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比比誰算得快,贏者加一分,并累計得分定輸贏。這樣讓學生在“玩”、“樂”中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又如:在學習了混合運算后,可設計這樣的家庭作業,用撲克牌與家長一起算二十四點。使學生在玩中熟練地運算加減乘除法,鞏固口算基礎。
二、實踐型家庭作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睌祵W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增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回家測測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腳步的長度,算算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程;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買學習或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又如,學了面積計算后,可以讓學生測量并計算自己房間的面積,再設計一下,如果你房間里鋪30cmx30cm的地磚,需要多少張。給父母提一個裝修計劃。這樣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有意義,能學到課堂上得不到的實踐經驗。
三、社會調查型作業
在新課標中已提出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進行一些初步的數據收集及整理統計,因此教師設計數學作業時,可適當安排一些作業讓學生走進社會,接觸社會,調查一些社會現象,進行數學統計,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做”,從而引起他們做作業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如根據減負要求,設計這樣的作業,規定三年級學生做家庭作業的平均時間,不應該超過半小時,請你設計調查表,調查這一周內,全班同學每天做作業的平均時間,并檢驗是否符合規定,并向老師提出布置作業的好建議。又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后,可讓學生調查家里每月總的用水情況及主要方面用水情況,并根據調查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交給媽媽。這些作業既有趣,又緊密地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中的數學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索的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盡管數學作業生活化能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但畢竟它是作業,跟自由自在地玩不同。因此我認為在布置作業時仍要注意兩點:首先要把握小學生數學作業的量。多數教師認為學生做得越多,就記得越牢,能力也就越強。因此,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題海戰術,錯一罰十,把學生變成了知識容器。面對機械、低效的家庭作業,學生的態度無疑也是被動、消極的,只重量的完成,而輕質的保證。這是不可取的。其次,提升家庭作業的質。不僅考慮作業設計的質量,還要保證學生完成的質量,所以我們要注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使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生活化數學作業。家庭作業同時也應該考慮學生的解決作業難題的能力,還應考慮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因為許多學生自己完成不了的作業,往往是靠家長完成輔導工作的,而許多家長,尤其是一些留守學生的爺爺奶奶,根本就沒有幫助孩子解決作業疑難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知識就是從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而誕生的,所以數學主要是針對生活而開設的一門學科,所以說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數學作業就更加離不開生活。教師只有在留作業的時候,考慮到對生活的作用,才會留好作業。只有來源于生活,又能歸于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作業與生活聯系起來,讓我們的數學作業也煥發出生命的色彩。
參考文獻
[1] 李瑾瑜.“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換”,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2.
[2]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 傅道春.“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 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