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蓮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的子宮肌瘤切除效果研究
李潤蓮
目的探討分析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的子宮肌瘤切除效果。方法妊娠不合并子宮肌瘤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40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予以單純剖宮產手術, 實驗組予以剖宮產術以及子宮肌瘤切除術,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縮宮素使用劑量、產后惡露干凈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58.75±10.44)min, 術中出血量(260.32±90.12)ml, 住院時間(5.5±2.4)d, 縮宮素使用劑量(26.4±4.2)U, 產后惡露干凈時間(33.6±5.4)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39.75±8.44)min, 術中出血量(224.46±70.11)ml, 住院時間(4.6±0.7)d, 縮宮素使用劑量(25.3±4.1)U, 產后惡露干凈時間(31.4±1.8)d;實驗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產后惡露干凈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t=8.951、2.277、2.444, P<0.05), 兩組術中出血量、縮宮素使用劑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86、1.185, 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7.5%與對照組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可有效的切除患者的子宮肌瘤,術中出血量較少且并發癥較少,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妊娠;子宮肌瘤;剖宮產術;切除效果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臨床診斷技術的完善, 高齡產婦的數量不斷增多, 而出現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癥狀的產婦也在逐年增加, 對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至關重要的[1]。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 有學者認為妊娠期在進行剖宮產的同時切除子宮肌瘤可有效的預防子宮肌瘤變性, 進而降低對宮縮的影響以及再次手術的風險[2]。本次研究主要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的子宮肌瘤切除效果進行探討, 希望可以為臨床工作提供借鑒,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妊娠不合并子宮肌瘤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40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實驗組年齡21~42歲,平均年齡(31.5±10.5)歲。對照組年齡22~43歲, 平均年齡(32.5±10.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單純的剖宮產手術, 具體方法如下:手術之前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 然后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在患者腹恥骨聯合上3橫指處進行切口分娩, 順利分娩之后為其注射20 U縮宮素, 并使用200 m l甲硝唑沖洗宮腔,之后縫合切口, 手術完成后連續3 d為患者靜脈滴注10 U縮宮素。
1.2.2 實驗組 予以剖宮產術以及子宮肌瘤切除術, 具體方法如下:剖宮產術同對照組, 患者順利分娩之后對其子宮進行徹底的探查, 充分的掌握患者宮腔內的具體情況, 使用200 m l甲硝唑沖洗宮腔之后觀察子宮肌瘤的具體位置。若肌瘤在黏膜下則需要先剔除肌瘤然后縫合切口, 若肌瘤在肌壁間且直徑在6 c m以上需要先在病灶四周以及基底注射10 m l的生理鹽水以及10 U的縮宮素, 之后再實行肌瘤剔除術并使用1號可吸收線連續縫合瘤腔, 縫合完成之后采用連續包埋法縫合漿膜層, 手術完成之后連續3 d為患者靜脈滴注10 U縮宮素。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縮宮素使用劑量、產后惡露干凈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縮宮素使用劑量、產后惡露干凈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58.75± 10.44)min, 術中出血量(260.32±90.12)ml, 住院時間(5.5±2.4)d,縮宮素使用劑量(26.4±4.2)U, 產后惡露干凈時間(33.6±5.4)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39.75±8.44)min, 術中出血量(224.46± 70.11)ml, 住院時間(4.6±0.7)d, 縮宮素使用劑量(25.3±4.1)U,產后惡露干凈時間(31.4±1.8)d;實驗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產后惡露干凈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t=8.951、2.277、2.444, P<0.05), 兩組術中出血量、縮宮素使用劑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86、1.185, P>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出現的并發癥主要有傷口感染, 共發生7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7.5%(7/40);對照組患者出現的并發癥主要有傷口感染以及傷口出血, 共發生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0%(2/4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30, P>0.05)。
子宮肌瘤是女性患者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屬于高危妊娠, 多發于30歲以上的婦女, 子宮肌瘤主要由結締組織以及平滑肌組成, 隨著高齡產婦的不斷增多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產婦也不斷增多, 患者發病之后無明顯的癥狀, 部分患者會出現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白帶異常以及下腹墜脹等癥狀, 在進行婦科檢查時患者的子宮處于增大狀態, 妊娠期的癥狀掩蓋了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癥狀, 在產婦月份不斷增大的同時, 子宮肌瘤也會變平以及變軟, 影響到觸診時的判斷[3-7]。隨著醫療技術以及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 產科彩超也越來越普及, 明顯的增加了確診率, 但是處于妊娠晚期的患者由于胎兒的增大以及附屬物的不斷增多也會出現較高的漏診率[8]。
本次研究中,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58.75±10.44)min, 術中出血量(260.32±90.12)ml, 住院時間(5.5±2.4)d, 縮宮素使用劑量(26.4±4.2)U, 產后惡露干凈時間(33.6±5.4)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39.75±8.44)min, 術中出血量(224.46±70.11)ml,住院時間(4.6±0.7)d, 縮宮素使用劑量(25.3±4.1)U, 產后惡露干凈時間(31.4±1.8)d;實驗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產后惡露干凈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t=8.951、2.277、2.444, 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縮宮素使用劑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86、1.185, 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7.5%與對照組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分析為:單純的剖宮產手術用時較短, 產婦分娩之后手術即可完成,只需要給予常規的處理然后縫合切口, 但是剖宮產手術之后再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所需要的手術時間就會延長, 術中出血量也會相對增多, 患者恢復較慢, 所以在進行剖宮產以及子宮肌瘤切除的同時還要首先考慮到患者自身的安全性以及胎兒是否會受到腫瘤切除的影響等, 這樣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還可以保證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生理功能, 還可先將子宮動脈進行結扎然后切除肌瘤來達到止血的目的[9]。此外,實行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還應該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具體病情、腫瘤的位置以及大小、患者的心理狀態、醫生的專業技術程度等因素, 手術由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可有效的保證手術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二次手術的風險[10]。
綜上所述,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可有效的切除患者的子宮肌瘤, 術中出血量較少且并發癥較少,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于慧.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56例臨床分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 8(20):22-25.
[2] 郭愛芹.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 20(4):614-615.
[3] 邱盛洪.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探討.中國傷殘醫學, 2015, 18(3):110-111.
[4] 顏貴新.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安全性及可行性.當代醫學, 2016, 22(8):54-55.
[5] 張延芹.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效果分析.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5):199.
[6] 黃三秀, 熊蘭姣.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行剖宮產聯合子宮肌瘤切除的臨床觀察.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6(A02):241.
[7] 余水蘭, 汪文雁, 楊芳平, 等.剖宮產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可行性分析.中外醫療, 2016, 35(9):43-44.
[8] 吳立華.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21(2):160-161.
[9] 鐘珊珊.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剔除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22):44-46.
[10] 倪璟鑫.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探討.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1):58-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36
2017-04-19]
118300 遼寧省東港市中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