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虹
摘 要:愛心是營造陽光的基礎,教師心里的陽光就是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學會在交流中滲透愛,在寬容中體現愛,在關心中播撒愛。用責任和愛心營造陽光,讓每一個學生都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健康成長!
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教師心里的陽光就是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連接師生之間的紐帶,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在交流中滲透愛
我們班有個單親學生,不善于交流,一不順心就離家出走,害得他母親常常半夜到處找。針對這一現象,我試著與他溝通,不提他出走的事,只談學校里發生的趣事。一開始他不怎么積極地回應,慢慢地,他能跟我說他心里憋悶的事,他說:母親一人帶他,挑最好吃的給他吃,挑最好用的給他用,他成績不好,母親省吃儉用,花高價請老師給他補課,他現在除了讀書,就是做題。他很累,但他又不能說出來,這種無用的疲勞戰讓他感覺到壓抑,他出去走走,只想透透氣,結果母親滿街到處找他。我了解情況之后,及時和他母親做了交流。經過所有任課老師的齊心協力,這位學生的成績大幅度提高。可見,這種滲透式的愛的交流,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在寬容中體現愛
學生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批評或者說教,雖然能喚起學生對不良行為的警覺,但同時也容易刺傷他們的自尊心。此時采用恰當的方式給他們一點寬容,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班有一個叫小曉的男生,喜歡打架,看誰不順眼就打誰。對于這個學生,我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首先肯定了他的優點,而后又寫了這樣一段話:“我的父親是植物人,我既要上班,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明顯覺得精力不足。如果你能幫老師分擔一下班上的工作,調節同學之間的矛盾,使咱們班形成一股互幫互助、團結向上的班風,你就幫了老師的大忙。記住:寬容是一種美德,生活在集體這個大家庭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諒解……”后來,在回信中,他向我敞開了心扉,訴說了他這樣做是覺得大多數老師放棄了他,上課聽與不聽是一樣的,作業交與不交是一樣的,班上的壞事一旦發生,被懷疑的首先是他。為了讓小曉融入集體中來,我有目的地在班上召開了以“學習他人優點”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并趁此機會,大膽任用他當勞動委員。沒想到,他干得非常出色,也逐漸改掉了以前的壞習氣。我想,如果沒有和小曉的書信交流,不了解實情,而是盲目地批評他,那將會是怎樣的后果呢?作為人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善于在寬容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溝通,成為學生的益友,只有這樣,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關心中播撒愛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沒有教師對兒童的愛的陽光,學生就會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團。”一個富有責任感的教師,要有較強的觀察力和引導力。要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學習、做事、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成長。記得那次,學校要為學生征訂校服,兩套共230元。當時,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已交齊,只有小凱同學沒有交錢,他告訴我,走得急忘帶了。一連幾天,小凱同學始終沒有把錢帶來,而且我發現小凱同學上課總是走神,顯得心神不定。這種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課后我單獨問他,他低聲告訴了我實情,說他母親患有癲癇病,失去了勞動能力,這幾天病情發作住院了。父親在工地上打工,每月工資甚微,這幾天,家里正缺錢。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決定替小凱同學墊上這筆錢。課后,我跟小凱同學說明了我的意思,讓他不要再擔心,小凱同學含著淚水跑回了教室。中午到校后,我發現我的桌子上有一個大紙包,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包零錢,1元的,5元的,10元的……紙包底下壓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這是259元錢,其中230元給小凱同學交校服錢,剩余的29元留給小凱買學習用品。老師,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的一點心意,希望您能允許我們這樣做。”讀完紙條,我的內心激蕩著一股暖流,多么可愛的學生啊!我疾步走進教室,學生們都安靜地在讀書,黑板上寫著我經常教育學生的幾個大字:“讓每顆心都有依靠。”一個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教師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對做好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愛心是營造陽光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教師才會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用愛心營造陽光,讓每一個學生都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陳茂林.給老師的建議/愛的驛站[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林進財.教育啟示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張仁賢.啟發教師的88篇教育反思[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