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連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不僅要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展教學,更要求將教學內容和方法回歸生活,增加學生學習的實踐性,因此探討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新方法勢在必行。本文從影響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因素出發,簡要闡述了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分析,希望對廣大教育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對策分析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承擔著教導學生德育,發展學生正確價值觀和高尚道德觀的重任,在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的要求,要想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在新時期仍舊能夠起到教導學生的作用,就要改善其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
一、影響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的影響
由于學校處在各個城市的集中生活區域,學生在上學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現象,如打架斗毆的混混、收保護費的小地痞等,而且學校周圍網吧、桌球等娛樂場所多不勝數,長時間的接觸和視覺觀看,會影響小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這對小學生在思想還未完全成熟之前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學生本身的影響
學生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學習中的目的不明確,很難根據目的去制定學習內容和框架,而且課程仍舊采用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小學生在思想上的改變難以體現在成績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
(三)教師因素的影響
教師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的思想落后問題,不能根據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個性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特定課程,再加上教學評價方式的影響,教師也不能完全地改變授課內容和方式,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小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
二、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的對策分析
(一)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創建和諧師生關系
傳統“講授”教學模式下,過于強調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進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嚴肅的課堂氣氛下學生難以自由發表意見,大大限制了自身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情況,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意見、平等對待學生、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輕松的課堂氣氛,進而讓學生敢于發問、敢于質疑,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美麗的秋天》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認為具有秋天代表性的物品帶入課堂中,并說明原因,這時,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去思考什么物品可以代表秋天,在課堂上可能出現“楓葉”、“月季”、“銀杏葉”、“玉米”等等具有秋天元素的物品,學生在各種物品的環繞下能夠更加放松地學習課堂中,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課堂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中有很多與學生自身心理成長和價值培養相關的知識,需要學生用心體會和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這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影片、故事、游戲等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進而調動學生思維、引發其積極思考,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從而達到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向人民英雄致敬》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個性愛好,選擇激烈的《長沙保衛戰》、《狼牙山五壯士》、《火燒邱少云》等影片故事,向同學們闡述人民英雄的偉大,也可以用神舟飛船、天宮二號發射背后所有人員付出的紀錄片來闡述和平時代人民英雄的默默付出,讓小學生們產生更多的愛國心理和進取心理,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效果。
(三)改變課程評價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改變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評價方式,采用“考試成績+日常思想進步累積”的方式,將小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思想進步納入期末成績考核的范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和應用,進而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小紅花考核表,詳細列舉小學生平時可以獲得小紅花的各項方式,如主動打掃衛生、見到長輩問好、幫助同學等,并將學生獲得的小紅花在教室里粘貼出來,期末根據各位學生獲得小紅花的情況,按照一定的比例換算成考核成績,計入學生的總成績。
三、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學生、教師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對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在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創設情境、提高學生主體地位、采用合作學習等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并能夠深入地去研究一些問題,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并促進小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蔡溪夢,鄭成勇.淺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與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5,16(03):134-135.
[2].崔仁秀,王艷霞.關于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因素及提高措施探討[J].牡丹江師范大學學報,2013,22(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