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摘 要:語文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興趣培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關鍵、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是重要的載體。突出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主體地位、配合教師必要的指導,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趣味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的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學習是快樂的。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我們的教學也將更加順暢。如教《可愛的草塘》時,用多媒體出示圖片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這樣就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入課文中。通過創設圖片情境,既給了學生直觀的認識,又引發了他們探究知識的欲望。另外,除了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還可以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自由遐想的境界。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1.小組合作,開辟自主探究的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積極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大大提高。以《風姑娘送信》為例,這篇課文的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我先和學生一起學習“風姑娘送信給小燕子”這一自然段,然后再讓大家選擇喜歡的段落在小組內合作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講評時個個躍躍欲試。學生在對文章內容的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文章思想,而教師只是參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并起到引領者的作用。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倡獨立思考,敢于發表個人見解。要把“點撥”“啟發”等留給教師;把“理解”“品味”等留給學生。教師的“講”,要講在關鍵處,學生的“學”要建立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反映可喜的變化。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點
教語文必須有大視野,學語文必須有大空間。語文實踐活動尤其需要廣闊、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們能像蜜蜂一樣博采眾“花”,像鳥兒一樣穿越時空。
1.拓展活動的知識空間,增強活動效果
教師頭腦中想的、手里邊做的,都應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著想,隨著學科間壁壘的消除,學科間知識的融合,我們有責任創設大學科學習的平臺,引導和幫助學生學好語文,增強語文素養。
2.拓寬思維空間,增強活動的情趣性
語文實踐活動中,創設優美怡人的思維情境,會像生命的泉水一樣催開含苞的花朵,開啟兒童的心智。為此,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我多次嘗試幫助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精神空間,并借助現代媒體、自然資源、人才資源等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愛學、樂學、會學。
3.開放評價空間,激發活動主體的參與熱情
語文實踐活動作為一種學習形式,它的評價應緊跟時代潮流,應成為激勵學生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因此,建立多元立體的評價網絡體系,可調動活動主體的學習熱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評價主體的開放。傳統的評價往往是教師一錘定音,為學生定個優劣、分個好壞,帶有明顯的“獨攬大權”的主觀主義色彩,而這往往伴隨著很多消極影響。比如,教師對某些學生的印象往往影響著評價的公正性,教師觀察學生的局限性也會影響著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等等。因此,語文實踐活動的評價中,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又是評價者,教師的評價是一方面,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家庭評價、社會評價是不可缺少的其他重要組成部分。
(2)評價標準的開放。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學生,絕不僅僅以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技能為標準,而應該更多地關注活動過程,主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僅僅以結果來衡量學生的活動能力和水平,還應該注重檢測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熱情、態度、情感和合作意識等。
學生自主學習使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現,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樂趣。學生們能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銀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