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童趣,即兒童的情趣。如果說童心像一泓清澄碧水,那么童趣就是一首不老兒歌。猶如春天不見綠草、夜空缺少星辰,沒有童心、沒有童趣的人生是殘缺的。為師之道,不單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須善待童心,呵護童趣,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心智和諧發展。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童趣談一點看法。
一、放寬標尺,呵護興趣,讓童趣萌芽
新《音樂課程標準》規定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愉悅性、情趣化是音樂教學的基本特質,這是讓學生沉浸在音樂斑斕的視聽世界中釋放童趣、展現童心的根源所在。
(1)降低要求。囿于身心局限,小學階段的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懵懂的孩童,對音樂還處于一知半解的初始階段,倘若教師一味傳教那些抽象的音樂知識技能,往往會讓他們一臉茫然,甚至談“符”色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降低評判標準,允許學生跑調,允許學生“音盲”。不管是珠圓玉潤的,還是嘈嘈切切的,只要學生肯開口歌唱,都是一曲宛然如天籟的歌聲,都是童心的律動綻放、童趣的無瑕演示。在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從來都拒絕對“音盲”的界定,只有對童趣的拳拳呵護。
(2)挖掘潛能。每一顆星星都會發光,每一棵小草都會發芽。只要教師愿意走近學生,愿意多給學生一份關切的目光,就會發現世上并沒有一無是處的學生。就音樂素養而言,有的學生雖然老是跑調,卻音色優美;有的學生雖然只會“說”歌,卻擁有一個“高分貝”的嗓門;有的學生識譜能力欠佳,卻有較強的節奏感。珍視學生的長處,就是對他們個性特征的最大尊重,也是對童真、童趣的最好呵護。
(3)優化評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就要求教師淡化師道尊嚴,多“栽花”少“挑刺”,構建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機制,營造寬松、平等、自由的教學環境。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我總是笑臉相迎,從不批評、喝叱學生。同時,特地在教室一角開辟一個“紅心·成長的足跡”欄目,對能完整唱出一首歌曲的,在里面貼上一顆紅心;對稍微有點進步的,貼上一朵紅花。每一次粘貼紅星或紅花,都要求全班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這祥和的氣氛中,沒有自慚形穢,只有童心的悅動、童趣的涌動。
二、優化課堂,培育興趣,讓童趣長葉
沒有比音樂教學更歡愉的課堂過程,沒有比學習音樂更浪漫的成長歷程。音樂教學拒絕單一的、呆板的知識傳授,音樂教學需有包容的、律動的技能訓練。
(1)輕歌共曼舞。卡爾·奧爾夫說過:“原本的音樂決不單單是音樂,而是動作、舞蹈、語言的結合。”就藝術的本真而言,音樂與舞蹈是相互交融的藝術共同體,音樂需要舞蹈的視覺烘托,舞蹈需要音樂的聽覺點綴。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加入適當的動作、舞蹈等肢體語言,將會增強音樂的感受力。
(2)聲樂加影像。歌詞并非一篇寓意明了的語文課文,尤其是一些樂曲直觀性差,再加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有限,對歌曲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難以理解,如能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交融的課堂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童心,聚集學生的注意力,變被動為主動,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手牽小手。一枝獨秀不是春。學校不是尖子的訓練營,教師的最大成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展進步。每年學校舉行“班級合唱比賽”期間,我都會采取“大手牽小手”的辦法,組織班上學生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即選擇在音樂技能各有所長的學生,組成“幫幫團”,對相應有待提高的學生進行課間對練、課后幫教。同時,對個別學生,我還盡量擠出時間為之“加小灶”,促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三、連接社會,激揚興趣,讓童趣開花
音樂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音樂教學需要學生鏈接社會、融入社會。在音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興趣為重,優化教學結構,引領學生走出教室,極大地激揚學生興趣。
(1)引領兒歌創作。我鼓勵學生深入生活,用童心傾聽、觸摸、感知周邊世界的多彩生活,捕捉某一個律動的生活片段、某一個溫馨的情感鏡頭,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兒歌創作,歌詞無論長短,文句不求優劣,只要通順上口就行。對于部分較好的歌詞,我還與小作者進行交流體會,為之譜曲,并在課堂教學中讓全班同學演唱。這是對童心最為珍貴的守護,稚嫩的兒歌中有一份誘人的童趣在蒸騰升華。
(2)組建笛子演奏興趣小組。笛子是極具代表性、極具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它音色優美,攜帶方便。在我的精心組織下,學校組建了笛子演奏興趣小組,我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對興趣小組的學生進行吹奏技能培訓。一些學生對歌曲演唱缺乏天賦,也提不起興趣,但在演奏上卻有一技之長,在笛子吹奏中,他們的潛能得到了全面展現,童趣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
(3)引進本土戲曲。莆仙戲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 它綜合莆仙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宋元詞曲和大曲歌舞,集演唱、奏樂、舞蹈、對白等眾多藝術于一體。作為音樂老師,我在音樂編排方面進行認真指導,以求展現莆仙戲的鄉土韻味與地域風情。在戲曲表演中,小演員們惟妙惟肖的動作、古韻猶存的唱腔,稚嫩而童趣躍然,音樂的愉悅性在此又得到了一種全新的呈現。
如童趣一樣搖曳的音樂,像音樂一樣曼妙的童趣。音樂是春暖花開的回聲,童趣是生命拔節的留聲。教法無涯,童趣無垠,唯有貼近童心,溫暖童趣,才是為師之道的永恒要旨。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麟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