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榕
PowerPoint(以下簡稱“PPT”)是一種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以及動畫等多媒體元素于一體的演示文稿,可以把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組織在一系列圖文并茂的畫面中,形象直觀地介紹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成果。接下來我將對小學生在制作PPT演示文稿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歸納和概括,并結合我個人的經驗列舉出一些辦法去突破這些難點,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快速掌握PPT制作技巧。
一、精選文字,格式統一
小學生在搜集文字的時候,很容易將文字信手拈來,不懂得去處理、加工。我在觀察學生制作的PPT作品時,會出現學生的作品中文字偏多,他們為了把搜索而來的整篇文字稿放到一張幻燈片里面,就把字體調小,導致整張幻燈片布滿密密麻麻的文字,影響了美感。還有的文字是直接從網頁上復制、粘貼過來的,把原有的網頁格式(比如一些帶底紋的文字,有下劃線、波浪線等)一起復制到幻燈片里面了,又不懂得進行處理和過濾,導致自己的幻燈片文本與設計好的背景模板格格不入。
提煉文字,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編排文本,應堅持格式統一的原則。我們對從網上搜集而來的文字,一定要進行梳理、精簡,去繁取簡、去粗取精、去亂取順,要對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概括。字只有少了、精了,字號才夠大,字距、行距才能夠寬,字體顏色才夠突出。這樣才能讓觀看者一目了然,一下子就明白所要表達的內容。
如果網絡上搜集來的文字自帶網頁格式或底紋顏色,常見的處理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方法:雙擊選中有底紋的文字—選擇自選圖形格式菜單欄中的“顏色和線條”—填充—選擇“無填充顏色”—確定。
第二種方法:全部選中文字—打開PPT文檔—選擇編輯菜單里的“選擇性粘貼”—再選擇“無格式文本”—確定。
第三種方法:打開“程序—附件—記事本”,把復制的內容粘貼到記事本中,保存為TXT格式的文件后再從記事本中復制文字到PPT里就可以了。
為了讓整幅作品的排版看起來更加統一,更加整齊,在所有文本輸入完了以后,要把字體、字號、字間距、行間距進行重新編輯,有需要加粗、傾斜、改色的文本再單獨處理。
二、收集、處理圖片,讓圖片變得更精美
圖片在PPT創作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視覺沖擊力是遠遠大于文字的,所以選擇合適的圖片很多時候勝過千言萬語的文字描述,而且更容易讓作者的思想可視化。
對于搜集來的各式各樣的圖片,我們要學會處理圖片的技巧,對圖片進行一些個性化的改造:
1.學會裁剪圖片
我們搜集到的圖片中的某一個部分圖像并不是我們需要的,或者搜到的圖片有水印,那么我們就需要對圖片進行處理。如果這些不需要的部分分布在圖片的底部或者四周,我們可以利用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件,通過調整畫布的大小把這些不需要的部分裁剪掉,然后保存。如果是圖片中間出現不需要的圖像或者是文字水印之類,我們可以用取色工具,從旁邊取一份一樣的背景顏色,畫筆有了當前背景的顏色時,再對出現的圖像和水印進行涂寫,就可以覆蓋它們了。當然這只是僅僅針對于圖像、文字水印等區域與周圍背景顏色單一相同的顏色。如果背景的配色很復雜,那就必須用專業的Photoshop軟件來進行處理。
2.學會改變圖片的形狀
幻燈片里添加的圖片形狀默認都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如果我們想把圖片設置成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各種形狀的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我們從自選圖形那里選擇一個我們想要的圖片形狀;然后,雙擊這個自選圖形,出現設置自選圖形格式;最后,選擇顏色和線條選項—填充顏色—選擇填充效果—圖片—選擇我們要用的圖片就可以了。采用這種辦法,我們就可以根據創作的需要,插入形狀各異的圖片。
三、圖文搭配合理,增加美感
小學生在制作PPT演示文稿的過程中,對文字和圖片的編排過于簡單,文字和圖片都是成左右或者上下分排,而且是一種排列方式貫穿所有幻燈片,排列方式非常單一,這對作品整體的美感是大打折扣的。
當我們在制作PPT時,為了更加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就得使用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PPT的圖片和文字是不在一個版塊內的,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對象。所以學生排版出來的圖文結構都是上下式或者左右式。那么我們到底該怎樣讓文字環繞圖片呢?如何達到美觀的效果?我們可以這樣來操作:
(1)在文本上編輯好一段文字。
(2)插入一張圖片,移動圖片到預期的位置。
(3)點擊文本,調整一下文字大小。最關鍵一步是用空格鍵把被圖片遮擋的文字空出來,也就是說圖片后面都應該是空格,文字被移到圖片的旁邊。這樣圖片就可以嵌入在文本中間了。
要想制作出優秀的PPT演示文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經過長期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熟能生巧,做起課件來得心應手,真正做出一個包含自己創意的PPT演示文稿。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松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