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教學評價目前已經隨著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以及廣泛推廣的素質教育獲得了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與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也獲得了更多學校的積極反饋,從表面上看這種教學方式的確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由于缺乏豐富的經驗,在現階段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教師深刻反省的有關評價語言的誤區。
誤區1:“大派送”含糊式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出于對學生發言的鼓勵和尊重,會毫不吝嗇地對學生進行慷慨的評價,常用的贊賞性語言就是“很好”“棒極了”“回答得非常好”等,其實這樣的評語對學生來說非常不清晰,沒有道明究竟具體好在哪里。要想改善這種贊賞性語言,并且能夠對學生產生實在的意義,教師要與具體的課文語言環境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
誤區2:“急切性”無情式的評價。有些教師可能是受本身性格的影響,或者是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出現未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周全的分析就急切下“對”或“錯”結論的現象,或者是對一個可能會有多種答案的問題過早地給出一個終結性的反饋,從而嚴重阻礙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針對上述所說的教師在評價方式以及表達方面的誤區,要想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相結合,來提升語言的準確以及適當程度。
一、巧—評價語言要巧妙,恰到好處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在課堂中回答問題本來就鼓起了很大的勇氣,盡管他們的答案不是盡善盡美,但是他們內心仍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使用機智且巧妙的語言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糾正,并給予一定的鼓勵。
如在《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中有“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大部分學生朗讀時都是一副輕蔑的語氣,老師見此,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展開了輕松愉快的對話。
師:孔子作為一個大圣人,他知道太陽究竟是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嗎?
生:不知道!
師:孔子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那用孔子的話說是什么呢?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是?。∮梦覀兘裉斓脑捴v那是實事求是!作為圣人,他沒有不懂裝懂,該嘲笑嗎?該冷笑嗎?既然不是惡意的笑,那就是怎樣的笑呢?
生:善意的!
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對“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與“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進行比較,得出應采用第二種讀法的意見。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用巧妙的設問引領學生自己走近文本,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自己的品讀感悟,在比較中得出正確的讀法。
二、活—評價語言要靈活,富有生機
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時需運用到多樣且豐富的語言,這樣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思維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就拿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的一次課堂教學為例,有個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與竹子相關的句子,并且讀得也很好,而這時一根竹子正好從黑板上掉下來,于是賈老師隨機應變:“你看你讀得太好了,連竹子也來祝賀你了,那我就把這根竹子送給你吧!”那個學生激動得漲紅了臉,而其他學生也露出羨慕的神色。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下,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以期能夠獲得老師的嘉獎。
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幽默的教學語言不僅是為了使學生開心以及調動課堂氣氛,也是讓學生體會到語言背后的深刻含義并進行思考。
以于永正老師的《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教學課程為例,在課堂上于老師讓一個學生朗讀課文,要其他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文中的情節。該生讀得十分有感情,仿佛把同學們帶入了一個靜謐的果園中。此時,于老師并不是急于總結,而是認真觀察學生們的表情后,說:“我發現XX在一邊看一邊聽的過程中,使勁地咽過兩次口水?!蓖瑢W們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味過來,發出一陣笑聲。這時候,于老師又一本正經地說:“課文中描寫的事物,一定在他的頭腦中變成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我可以確定,這位同學眼前已經出現了紅得幾乎發黑的楊梅,而且他還看見作者正在大口大口地吃楊梅的場景,所以他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聽完于老師幽默式的總結,同學們又大笑起來。
于老師用幽默的語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式——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把抽象的文字通過想象轉變成形象的畫面,學生不但能夠真切地理解這種方式,而且還能記憶深刻。
三、準—評價語言要準確,因勢利導
對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加以重視和培養,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要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使用合理的評價語言,在啟發學生的同時使他們獲得正確的價值觀。
一位老師在上《三個兒子》一課時,讓學生談談讀后的感受。大部分學生表達對第三個孩子的贊賞,突然,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其實另外兩個兒子也是孝順的孩子,他們唱歌、翻跟斗也能給媽媽帶來快樂?!崩蠋熞汇叮R上微笑著評價道:“看來你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見解與眾不同,能不能再想想此時媽媽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師的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對學生的發言表示了極大的尊重和贊賞,也能夠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使他們意識到媽媽最需要的其實是孩子的幫助。著名學者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教師要始終注重合理的評價語言對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影響,同時,也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
四、新—評價語言要新穎,與眾不同
課堂上評價應體現新穎,讓學生在與眾不同的評價中體會成功的樂趣,促使他們以更大的激情投入閱讀活動中。王崧舟老師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學中,為我們展現了評價語言的別樣魅力。
在讀到周總理生命最后旅程這一章節內容時,王崧舟老師朗讀的語調轉換為了低沉與悲傷,在讀至“我們的總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一句時,王崧舟老師的聲音更顯哽咽,而這時許多學生的眼中也充滿了淚水。在這樣的氣氛渲染下,王老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此時你會對他說什么?”一位學生說:“我想對總理說,您放心地去吧,我們的國家會富強起來的,我的心永遠刻著你的名字?!痹诘玫綄W生的回答后,王老師飽含深情地望向學生們:“說得真好,我們應當像這位同學一樣,牢牢記住這位好總理!”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精彩的,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深情總結,進而打開了學生情緒的閘門,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語文教師具有魅力的評價語言,是磁,可以牢牢吸引學生;是蜜,可以緊緊黏住學生。相信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巧、活、準、新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定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領域中,在瑰麗的語言殿堂中盡情翱翔。
參考文獻:
[1]鐘 薇.淺談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J].赤子(中旬刊), 2013,(8).
[2]王希豐.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J].中國校外教育, 2015,(10).
[3]周雨松.從心理視角探析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J].教育科學論壇, 2014,(9).
[4]李曉燕.讓課堂評價為小學語文教學插上靈動的雙翼[J].新課程(中旬刊),2011,(7).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