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友+羅運環
摘 要:文章從中等師范學校生源質量下降的問題出發,從招生制度、就業前景、學校師資水平三方面對生源質量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提高路徑,以期能為中等師范學校生源質量的提高提供幫助。
一、問題的提出
新時代下的教師應具備專業的職業素養,不僅要知識淵博、學問深厚、有理想、有道德,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教學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自我更新。但目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發展困難重重,一方面教師整體待遇不高,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學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問題,畢業生素質和能力達不到社會要求。中等師范學校作為教師隊伍培養的力量之一,現階段招生工作卻陷入了困境,為了擴招學校大大降低了招生分數,很多文化不達標的學生也被統統招入學校;同時,生源質量的下降也對教師隊伍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而這一問題也在不斷地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的重視。
二、中等師范生源質量下降成因
1.現行招生制度影響生源質量
受“先本后專”招生政策的影響,中等師范學校招收的學生質量本就相對較低,而有些學校為了提高競爭力進行大規模擴招,對學生文化課分數的要求也逐年降低,甚至有些學校對學生入學的文化成績完全沒有要求,直接造成低分段學生比例劇增,生源質量下降。低質量生源進入中等師范學校后能否培養成合格的人民教師,順應時代要求,滿足社會需求著實令人擔憂。
2.就業前景不明阻礙了優質生源的吸引
中等師范學校自身定位不明確,缺乏將自身發展優勢和特點融入當地經濟發展的能力,不在學校特色發展、教學管理和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僅通過盲目降低分數進行招生,學生培養方向不明確,學生畢業后無法滿足當地發展要求,就業困難,學生根本看不到就業前景,所以不愿選擇該類學校,吸引優質的學生報考更是難上加難。
3.部分學校師資隊伍參差不齊
學校師資力量的配置狀況是學生與其家長在擇校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師資力量雄厚配置合理,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反之則亦然。而當前我國部分中等師范學校師資隊伍參差不齊,一方面自有教師和外聘教師比例失調,自有教師數量無法滿足學校發展,另一方面雙師型教師極為缺乏,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極為不利,這種現象也是造成生源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中等師范生源質量的路徑
1.找準人才培養定位,科學配置專業
中等師范學校應提高辦學特色,結合地方發展要求精準定位人才培養方向,以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合理設置專業,科學配置相應的教學資源。根據社會發展需求科學規劃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相關工作,避免專業同質化及人才培養過剩或短缺。同時,應注重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實現綜合性發展的同時又要凸顯專業特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2.強化學校師資配置
各大院校在積極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應爭取各方力量支持,努力強化學校的師資配置,結合學校的相關專業設置,形成符合專業發展要求的師資隊伍梯隊,老、中、青教師相結合,以老帶小確保師資力量的連續性。同時,應積極組織教師培訓,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適應社會需求。
3.開展全方位的招生宣傳工作
學校要重視招生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全方位開展招生宣傳工作;招生工作應人人重視人人參與,各個部門要聯合招生工作辦以整體形象吸引優質生源;打破時間限制,在整個學生培養工作中時刻進行招生工作;突破地域限制,各地區的招生均衡進行。
4.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就業質量
學校應結合社會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科學設置專業,以正確的就業導向促進招生工作和學生就業工作的合理對接。根據學生基礎分層次展開教學,加強學生專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中等師范學校生源質量下降趨勢明顯,筆者針對生源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從人才培養、專業設置、師資配置、招生工作、就業指導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關于生源質量提高的相關策略,希望能對中等師范學校生源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高 偉.包頭師范學院幼師生源質量的分析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2]王 滔.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下降原因及對策探討[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2).
(作者單位:丁玉友 安徽省霍邱縣師范學校;羅運環 安徽省霍邱縣潘集鎮左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