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頌
摘 要:鄉村幼兒園在貫徹實施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園本教研的重要作用,以人為本促進教師成長,加強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源頭建設,文章從兩個方面對目前鄉村幼兒園園本教研進行了簡要闡述。
一、現狀分析
1.體系建設環節落后
大多數幼兒園都存在“三不三無”的現象:機構不健全,無專職教研人員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制度不完善,無定期學習推進教研進程;做法不到位,無總結評價提升教研效果,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內涵。
2.引導組織工作乏力
有的幼兒園雖定期開展活動,但沒有對園本教研內涵及組織策略進行深入研究,缺乏專業知識引領,活動開展起來沒有系統性、方向性、延續性和實效性,教研效率低。開展教研常常找不到合適的議題或難于將議題深入進行下去,教研當中不注重引導教師們主動思維和勇于探索,教研結束不及時跟進在實踐中的運用檢驗情況,更難得針對問題進行新一輪的后續研討。
3.教師精神追求缺失
不少教師理想追求少,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園本教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為只要上好課、管好孩子不出事就行了。因此,參與活動前對專題教研內容不作準備,在活動中聽得多、想得少,缺少主觀能動性,活動一結束就把一切拋到腦后去,消極對待的現象嚴重。
二、優化對策
1.轉變教研管理的目標和方向,注重成果,強化引導,提高效率
(1)改變園長的角色定位。園長應當不僅僅是政策制定者和成果驗收人,還應該是第一操作者和試驗員。因此園長應親自掛帥,在園內成立教研機構,制訂工作目標,安排教研時間,指導實踐開展,總結分析成果,建立保障體系。
(2)健全制度和組織建設。盡可能配備專職或兼職教研員協助組織園本教研活動,完善教研制度,明確各參與人員的職責及任務,通過外送培訓或掛職鍛煉等形式,提升管理者專業指導水平及參與者的學習思考能力。
(3)提升專業的指導方法。采用幫扶結對或外請專家對口指導的形式,引進園本教研開展的專業理念及專業方法。在有經驗的示范園園長、師范學校老師或市、縣教研員的引領下,科學制訂本園的園本教研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跟蹤指導,及時反思。避免出現閉門造車、亂打亂撞的現象。
(4)優化教研的評價機制。改革園本教研評價機制,注重過程記錄,加強總結回顧,針對問題及時調整教研方案及組織策略,避免老生常談、原地踏步或有始無終、半途而廢。
2.轉變教研的形式和內容,實現立足根本、與時俱進
(1)改進教研內容的產生辦法。基于 “為了幼兒園”“在幼兒園中”和“基于幼兒園” 三個重要概念,采用問題產生的方式定位園本教研的內容。開展活動前,注重收集教師對學前教育形式變化、本園工作管理和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從中提煉出教研內容,改變隨意確定議題的陋習。
(2)豐富教研活動的開展形式。不能老是念文本,應通過研討對話、小組交流、合作分享等方式,為每一位教師提供表現的機會,充分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使老師們每次參與活動都經歷頭腦風暴的洗禮,有驚喜、有收獲,變得想說、會說、愛說,想寫、會寫、愛寫。
(3)加強活動過程的記錄分享。運用多種渠道記錄并分享園本教研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使整個活動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
(4)建立參與活動的激勵機制。把園本教研作為一項常規工作,納入考核評價范圍。嚴格出勤管理,建立獎罰制度。通過表彰先進、提供培訓機會、外派交流等多種形式,有效激勵教師們愛上教研,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3.轉變教師的思想認識和自我定位,推動單一的“教育者”向“學、做、教”三者合一的專家轉化
(1)提高認識。通過培訓學習、宣傳教育、氛圍建設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對園本教研的認識。明確鄉村幼兒園一線的幼教工作者,必須對開展園本教研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觀念的要求,培養“從我做起,認真參與”的意識。
(2)轉變態度。想方設法幫助教師建立互學、愛學的伙伴關系,增強教師學習研究的幸福感,促使教師以積極好學、不恥下問、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善于分享的態度投入園本教研活動中來。
(3)注重積累。樹立長期堅持和不斷積累的觀念,立足本園實際,扎實起步,循序漸進,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去學習和探索。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組織教師閱讀積累,在平時的工作中組織教師觀察記錄,在一次次寶貴的學習研討中帶動教師思考,在交流總結中引導教師學會梳理和總結,培養教師愛看書、愛觀察、愛記錄、愛思考、愛討論的好習慣,逐步建成“學習型”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段丁哲.以園本教研為依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2]楊 樺.優化園本教研的有效途徑[J].教育革新,2013,(1).
(作者單位:湖南省道縣教委示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