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科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在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上都進行了深刻的改革,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高中的政治課堂上都存在重視智育的發展,輕視德育的發展,重視分數的高低,輕視人才的培養的現象,這些現象明顯與時代的發展不相符。想要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上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就需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優化,對呈現出來的方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還要重視社會上的實踐,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真正促進學生道德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和倫理性道德情感發展。本篇文章主要提出了在政治課堂上貫徹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立德樹人理念;實踐研究
引言:
對于高中的政治課來說,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包括馬克思的立場、觀點以及教育人的方式等,所以要嚴格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發展規律。政治課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能夠幫助學生學會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高中政治新課程集中體現了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一、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在傳統的政治教學活動中,總是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的教學,并且由于課程內容的繁多,使得很難從眾多的知識點中提煉出基本的常識和必備的內容。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將會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改革,逐漸實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探究性,從而使思想、生活、價值達到高度的統一。想要學習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就需要從學生時代開始繼承中國傳統的文化,提高法律意識,及時對核心價值觀進行整合。例如,在學習“市場配置資源”一節時,對于市場交換中“今天付款,過段時間提貨;先取貨,過段時間付款;甲地付款,異地取貨”等現象,如何從中來把控風險。學生需要對現代市場的發展環境有所了解,然后對經濟市場進行探究,并結合自己的經濟生活來解決出現的問題。由此可以得出,市場交易延時有可能會引發出很多的問題,比如利益受損或是消費欺詐等行為。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領學生正確看待市場風險,從誠信意識、合同意識、法律意識等方面,來探究完善市場經濟環境的有效對策,促進學生誠信品質,道德意識的漸進養成【1】。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潛能
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應試教育,學生們的學習方式也是由于應試教育而養成的習慣,使得學生們將所有的學習精力都放在了應對考試上,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在這一背景下,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通過設立很多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得到提升。對于政治學來說,涉及的內容十分的廣泛,大到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小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所以究竟如何能夠使學生從政治和生活上進行自由的切換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問題,就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比如在學習“價值與價值觀”一節時,介紹了全國道德模范張麗莉的事跡,我們可以引入公益廣告《那一刻,你因勇敢而美麗》,然后發問,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來評析張麗莉的感人事跡?憑借著新聞的報道,以及社會輿論對張麗莉的道德評述,通過感人的音樂和生動的情節展現,突顯了張麗莉的光輝形象,也讓學生從中明白了主人公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學生們能夠根據張麗莉的事跡聯想到周圍的人,通過身邊人的事跡能夠對自己產生影響,發揚中國傳統無私奉獻的精神,學會從自身做起,比如使用禮貌用語,看到整潔的環境中存在一些影響環境的垃圾就要進行清理,為身邊的人樹立正確的榜樣,以自身的作則影響周圍人樹立良好的品德。由此,通過教學情景的整合,調動了學生的感官體驗,也整合了課程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感受,為滲透德育奠定了基礎【2】。
三、將高中的政治課與立德樹人結合在一起
高中思想政治課主要是教會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要將高中的政治課與立德樹人結合在一起,要從全方面進行整體的結合進行教學。一方面要對不同階段的結合進行有效的把握。高中的政治課基本上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主要的內容,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們的思想以及認知方面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不僅如此,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高中政治更加突出國家對于學生的政治要求,要實現符合實際的德育目標。另一方面是使高中政治與當前的教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還要使高中政治課與其他的學科進行有效的融合,要對學生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在進行政治教學的時候,從思想上進行培養的時候要結合其它的學科,比如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引入經典的案例來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問題觀。比如在學習《文化創新的途徑》一節時,在課堂導入上,可以引用《溫暖的心》公益廣告,從視頻中來讓學生觀察小時候的生活,如何用筷子、如何穿衣服等,觀察當父母老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與他們相處,應該如何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這一切都在傳遞著溫暖的愛【3】。由此引出問題:如何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從而引出“孝”文化。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對父母孝順,主要體現在聽從父母的話、陪父母聊天、為父母購置新的衣服以及為父母改善生活的環境等等,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出自己對父母的孝順,這樣就會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從而樹立榜樣的力量。
四、為學生拓寬社會實踐的道路,培養學生的德育
社會實踐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所以,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高中的政治教學要注重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鍛煉自己,體驗社會的生活,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提高思想上的覺悟,要鼓勵學生從社會實踐中培養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的政治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他們才是問題的提出者與設計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通過學生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德育。比如在學習“文化創新的途徑”時,結合文化遺產等實物,開展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活動,通過走訪、參與提煉地域文化遺產內容,來打造地域文化精神。從地域歷史發展傳承中,尋找地域特色記憶,彰顯地域文明的文化遺產、遺跡。學生可以自主分配工作,通過走訪調查設計相應的保護方案,展開對文化遺跡的保護工作,激活了課堂教學的氛圍,也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愛國愛家的思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主政治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們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經驗,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采取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情感道德的提升,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由感性經驗抽象邏輯思維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由形象性道德情感向倫理性道德情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 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5, 31(2):20-23.
[2]李一峰. 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5(9).
[3]應建委. 高中政治教學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策略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