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發深化,我們的學科教學方式也逐漸體現出多元化特征,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科教學有效性提升,我們需要結合學科教學需求分析合理的教學策略,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效果優化。本研究中,筆者將集中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路徑,希望本研究內容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組組合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需求研發的科學教學手段,借助小組力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有更多空間自主探究學習,實現互助性學習效果,利于小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樹立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基于小學數學學科對小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本研究將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途徑,研究觀點如下。
一、合理設置小組,合理選用合作學習內容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指導原則,讓所有學生均有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自己的機會。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通常4—6人為一個小組,明確成員分工,教師居于次要地位。如,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引導,我開展了兩次合作探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讓小學生扮演工程師的角色,采用各種學習資料,搭建工程建筑,比較誰搭建的較穩固。學生興趣被調動后,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回答“為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比較穩定,而球體卻不穩定呢?”。學生展開交流和合作,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的面比較平。再引導學生做游戲,按照標準分類整理物品,并讓小組去分類,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對這兩類圖形形成了感性認識。
二、合理設計合作學習問題
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之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依據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合作探究問題,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度、趣味程度都影響著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問題提出的內容和形式,有效控制問題難易程度,并在符合教學需求的前提下提升問題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推動小組合作學習主動進行[1]。比如在學習《最小公倍數》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顏色、長度不同的塑料板,讓每個小組領兩種顏色、長度各不同的塑料板。領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將你們手里顏色、長度不同的塑料板連成同樣的長度,各個顏色最少需要幾根?”a組學生選擇是紫色和紅色的塑料板,其長度為2cm和3cm;b組學生選擇的是黑色和白色的塑料板,其長度為3cm和5cm;c組學生選擇的是粉色和黃色的塑料板,其長度為4cm和5cm。通過這些已知選項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互動,展開“頭腦風暴”,最后學生通過思考后得出結論:a組的紫、紅塑料板分為別需要3根和兩根;b組的黑、白塑料板分別需要5根和三根;c組的粉、黃塑料板分別需要5塊和4塊。
在學生們得出結論后,教師應適當的鼓勵學生,肯定學生,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之后再將課堂上要講的知識點引入,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
三、學會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盡管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但是教師也不可以忽視對學生合作學習技能的傳授,為小學數學學效率提升奠定基礎[2]。例如:計算“7+6”,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后通過合作討論,得出了多種解法:1.把 6 分成 3 和 3,7+3=10,10+3=13。2.把7 分成 3 和 4,6+4=10,10+3=13。3.把 7 分成 5 和 2,把 6分成 5 和 1,5+5=10,2+1=3,10+3=13。4.把 7 放在心里,往后數 6 個,得 13。5.我會算 6+8=14,所以 6+7=13。學生的算法呈現多樣化,他們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們會把學習當作樂事,從而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并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四、創設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欲望
由于小學生處于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就容易出現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佳的問題,這樣的教學現狀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不利于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3]?;诖?,我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使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有著極強的探索欲,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與生理特點,運用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與偏兒童化的言語來使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小學生自己從心底升起學習的欲望[4]。比如教學數字“ 9 的乘法口訣”時,首先教師設計以“凱蒂學剪中國燈籠”來導入新課,讓小組合作給“ 9的乘法口訣”編順口溜,然后小組分享,由教師整合并選出最適合的順口溜來教學“ 9 ”的乘法口訣,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提高。接著再讓學生自主進行記憶,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交流還有哪些方便記憶的方法,比如有“手指記憶法”、順口溜法“一九是一十減一,二九是二十減二,三九是三十減 三 …… 九 九 是 九十 減九。”學生們爭相發表自己的“高見”,課堂氣氛一派熱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突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參與者,通過合理探究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過程符合新課程改革需求。由此看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重視起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羅惠連.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11(55):190-191.
[2]田靜.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7,21(36):261-262.
[3]國慶功.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8,21(02):169-170.
[4]楊中華.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絲路視野,2018,21(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