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涵
摘要: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是教學中的基礎環節,學生只有不斷的累積文字的基礎,才能夠循序的搭建語文的溝通橋梁,自主的進行閱讀理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思維發散與思維創新皆是在識字的層次上進行的,傳統的識字教學墨守成規的要求學生機械化的記憶,對語文的理解較為淺薄,學生識字中經常性的出現錯字、混淆等問題,為規避種種的識字阻礙,推進識字的教學進度,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訴求與性格喜好,導入趣味性的元素為識字環節增添活力,小學生的語文識字形式有很多種,在多元化的課堂互動中,學生潛移默化的夯實基礎,并衍生語文的識字興趣,對語文的字義理解更為透徹。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方法
引言: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差,此時正是基礎累積的關鍵環節,很多學生語文的成績與能力都與低年級時期的入門與否有關,照本宣科的識字方式,對于認知淺薄貪玩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難免感到力不從心,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求知狀態,難以激發學生的潛能,而識字單純有教師的灌輸是不夠的,教師應調動學生的識字熱情,引領學生走進識字的情境空間中,盡情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徜徉在文字美妙的空間中,自由的展開暢想互動,將抽象的文字與具像的有關事物整合起來,遷移思維拓展認知視野,綜合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用謎語形象化的語言
我國的文字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變遷,現代化的很多文字都是象形字,通過一個文字往往能夠影射一個故事或者某種事物,因此教師可利用文字的發展特點,通過網絡的形式搜集有關的文字謎語,教師也可以結合當地的一些諺語與習俗等導入有關的文字,這樣能夠短時間的調動學生的文字學習興趣,且使得學生的識字記憶更加牢固,將文字與情節串聯起來,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較為深刻的記憶。在教“物”字時,我問學生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有一個學生說:“牛去參加‘非誠勿擾。”非誠勿擾是大家喜歡的一檔娛樂節目,在這個節目中,學生認識了“勿”字,“物”字能讓孩子想到牛去參加“非誠勿擾”,是把熟悉的材料結合起來了,而且想象之大膽,讓人驚嘆,學生在笑聲中就記住這個字了。再如“述”字,學生思考為“美術老師走了”;“蜜”想象成“蟲子必戴帽”;“潔”字就更絕了:“士兵張口在喝水”……這些都是孩子們參與到識字活動中,用簡單、質樸的語言總結出來的,巧妙地記住了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
二、運用娛樂活動的方法教學
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純粹的講解,否則學生只能產生短期比較清晰的記憶,時間久了勢必會遺忘。從長遠角度考慮,教師可運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猜謎語,編兒歌等加深學生對所學生字的印象。猜謎語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娛樂活動,是激發學生好奇心,開發學生智力的有效方法。在猜謎語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學會了這種方法后,他們也會自覺運用到其他漢字上,以“彎”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編謎語:一點一橫長,兩豎在中央,一邊一個點,弓字在下方。這樣學生也能自覺聯想到“變”字。而編兒歌屬于加深印象記憶法,把文字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鑒于歌唱形式的順口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在反復歌唱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教師可把生字編成順口溜引導學生做類似的模仿,如:一人為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學生通過自己自編自學加深對生字的記憶。此外,在教學中,還有一些其他的識字技巧。像動作表演記憶法,加減表演記憶法等。動作表演記憶主要是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例如“走”可以和走路聯系在一起,“跳”可以和跳高聯系在一起。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表演,加深對生字的認識。而加減表演記憶法是由一個字聯想到與它相近的一系列生字,這種串聯式的教授方法由于其較強的聯系性與直觀性,相比于普通的教學方法,學生更容易消化,便于記憶。以“草”為例,教師給出一個“草”,學生就會自然而然想到“花”等漢字。
三、用順口溜識字學生興趣盎然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的結構,通過形象化的語言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這種方法以其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兒土上坐”(坐);“千口舌”“舌甘甜”“人門閃”“馬門闖”“合手拿”“分手掰”;區分形近字“躁”“澡”“操”的“脾氣暴躁要跺腳,洗澡要用水,做操要動手”……這種順口溜識字的方法,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易學易記,既能展現語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發現漢字規律,激發其探究創新意識
漢字數量多,筆畫繁,結構復雜,難認、難記、難寫,如一個個死學,費時低效,枯燥無趣,但依規律而學,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認識一組“品”字構字法組成的生字:“品”、“晶”、“森”、“眾”“鑫”“淼”。以“品”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品是由什么字組成的呀?”答曰:“口。”接著設計體態語,喝茶并喝三口,然后問學生:“剛才老師喝了幾口茶?”并告訴學生:“中國字有個特點,就是一個單字重復幾次組成一個字,每重復一次意思就加強一次。漢語里,‘三表示多,所以‘品由三個‘口組成,就表示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凡由三個相同的單字疊加而成的字,就是品字形結構的字。品字形結構的同體會意字規律是一字重復三次,每重復一次意思就加強一次。以此類推,學生就不難掌握其他幾個要學的字了。
五、結束語
“成功的教學并不是強制產生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學是學生思想的棲息地,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滿足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需求。對于低年級語文教學而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形形色色的漢字構成了豐富的世界,只有學好漢字,才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學習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王霞.優化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3).
[2]任夢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效識字的途徑研究[J].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集,2014(7).
[3]韓玲.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4(5).
[4]王瑩.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6(11).
王怡涵
摘要: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是教學中的基礎環節,學生只有不斷的累積文字的基礎,才能夠循序的搭建語文的溝通橋梁,自主的進行閱讀理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思維發散與思維創新皆是在識字的層次上進行的,傳統的識字教學墨守成規的要求學生機械化的記憶,對語文的理解較為淺薄,學生識字中經常性的出現錯字、混淆等問題,為規避種種的識字阻礙,推進識字的教學進度,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訴求與性格喜好,導入趣味性的元素為識字環節增添活力,小學生的語文識字形式有很多種,在多元化的課堂互動中,學生潛移默化的夯實基礎,并衍生語文的識字興趣,對語文的字義理解更為透徹。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方法
引言: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差,此時正是基礎累積的關鍵環節,很多學生語文的成績與能力都與低年級時期的入門與否有關,照本宣科的識字方式,對于認知淺薄貪玩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難免感到力不從心,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求知狀態,難以激發學生的潛能,而識字單純有教師的灌輸是不夠的,教師應調動學生的識字熱情,引領學生走進識字的情境空間中,盡情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徜徉在文字美妙的空間中,自由的展開暢想互動,將抽象的文字與具像的有關事物整合起來,遷移思維拓展認知視野,綜合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一、用謎語形象化的語言
我國的文字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變遷,現代化的很多文字都是象形字,通過一個文字往往能夠影射一個故事或者某種事物,因此教師可利用文字的發展特點,通過網絡的形式搜集有關的文字謎語,教師也可以結合當地的一些諺語與習俗等導入有關的文字,這樣能夠短時間的調動學生的文字學習興趣,且使得學生的識字記憶更加牢固,將文字與情節串聯起來,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較為深刻的記憶。在教“物”字時,我問學生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有一個學生說:“牛去參加‘非誠勿擾。”非誠勿擾是大家喜歡的一檔娛樂節目,在這個節目中,學生認識了“勿”字,“物”字能讓孩子想到牛去參加“非誠勿擾”,是把熟悉的材料結合起來了,而且想象之大膽,讓人驚嘆,學生在笑聲中就記住這個字了。再如“述”字,學生思考為“美術老師走了”;“蜜”想象成“蟲子必戴帽”;“潔”字就更絕了:“士兵張口在喝水”……這些都是孩子們參與到識字活動中,用簡單、質樸的語言總結出來的,巧妙地記住了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
二、運用娛樂活動的方法教學
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純粹的講解,否則學生只能產生短期比較清晰的記憶,時間久了勢必會遺忘。從長遠角度考慮,教師可運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猜謎語,編兒歌等加深學生對所學生字的印象。猜謎語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娛樂活動,是激發學生好奇心,開發學生智力的有效方法。在猜謎語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學會了這種方法后,他們也會自覺運用到其他漢字上,以“彎”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編謎語:一點一橫長,兩豎在中央,一邊一個點,弓字在下方。這樣學生也能自覺聯想到“變”字。而編兒歌屬于加深印象記憶法,把文字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鑒于歌唱形式的順口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在反復歌唱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教師可把生字編成順口溜引導學生做類似的模仿,如:一人為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學生通過自己自編自學加深對生字的記憶。此外,在教學中,還有一些其他的識字技巧。像動作表演記憶法,加減表演記憶法等。動作表演記憶主要是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例如“走”可以和走路聯系在一起,“跳”可以和跳高聯系在一起。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表演,加深對生字的認識。而加減表演記憶法是由一個字聯想到與它相近的一系列生字,這種串聯式的教授方法由于其較強的聯系性與直觀性,相比于普通的教學方法,學生更容易消化,便于記憶。以“草”為例,教師給出一個“草”,學生就會自然而然想到“花”等漢字。
三、用順口溜識字學生興趣盎然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的結構,通過形象化的語言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這種方法以其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兒土上坐”(坐);“千口舌”“舌甘甜”“人門閃”“馬門闖”“合手拿”“分手掰”;區分形近字“躁”“澡”“操”的“脾氣暴躁要跺腳,洗澡要用水,做操要動手”……這種順口溜識字的方法,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易學易記,既能展現語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發現漢字規律,激發其探究創新意識
漢字數量多,筆畫繁,結構復雜,難認、難記、難寫,如一個個死學,費時低效,枯燥無趣,但依規律而學,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認識一組“品”字構字法組成的生字:“品”、“晶”、“森”、“眾”“鑫”“淼”。以“品”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品是由什么字組成的呀?”答曰:“口。”接著設計體態語,喝茶并喝三口,然后問學生:“剛才老師喝了幾口茶?”并告訴學生:“中國字有個特點,就是一個單字重復幾次組成一個字,每重復一次意思就加強一次。漢語里,‘三表示多,所以‘品由三個‘口組成,就表示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凡由三個相同的單字疊加而成的字,就是品字形結構的字。品字形結構的同體會意字規律是一字重復三次,每重復一次意思就加強一次。以此類推,學生就不難掌握其他幾個要學的字了。
五、結束語
“成功的教學并不是強制產生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學是學生思想的棲息地,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滿足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需求。對于低年級語文教學而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形形色色的漢字構成了豐富的世界,只有學好漢字,才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學習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王霞.優化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3).
[2]任夢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效識字的途徑研究[J].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集,2014(7).
[3]韓玲.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4(5).
[4]王瑩.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6(11).
伍文秋
摘要:識字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才能具備閱讀、寫作的能力,進而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尤其是低段的小學教學中,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思維等特點,制定教學方案,讓他們按照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高效的擴充識字量。本文將提出幾點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供廣大語文教師借鑒。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趣味方法
引言:
低年級的小學生性格頑劣,缺乏耐心,教師如不能為他們提供一種有效的漢字學習方法,那么隨著識字要求的逐漸增多,他們的熱情也會逐漸減退,開始不愿大量的書寫、記憶,且十分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需求與興趣特點,采取他們所喜愛的趣味教學手段,使識字的過程妙趣橫生,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與效率得到提高。
一、利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漢字
我國的漢字由來都是有一定淵源的,古人并不是憑空造字,而是根據字義、字音、字形,將一些偏旁、部首和簡單的字組合在了一起。對于一些結構較為復雜的漢字,學生們記憶起來難度較大,這時教師不妨結合漢字的字形,將字進行拆分記憶,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熟記漢字的構成。如對于漢字“照”,在民間就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描述: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仿照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將“蜜”字描述成“蟲子必戴帽”, “潔”字為“士兵張口在喝水”,“樹”字為木頭長高又一寸[1]。當學生回憶起了這樣的描述,就能夠相對應的寫出完整的漢字,不會再出現寫錯、混淆等問題,大大提高了他們識記漢字的效率和準確率,也讓學生們認識到了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利用動畫演示漢字由來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從童稚中脫離出來,他們喜愛動畫,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在課堂上,學生總是被淹沒于字、詞、句、文章和習題之中,開始漸漸產生了厭學心理,教師如不能及時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識字教學環節,必須融入進學生喜愛的元素。以動畫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漢字的演變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還可以將一些象形字與相應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利用自己獨有的形象思維來記憶。如漢字“哭”將人在哭時候的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動畫中首先展示出人臉的樣貌,隨后從眼睛中流出一滴淚水。相應的,畫面逐漸變形,兩只眼睛變為了兩個“口”字,一滴眼淚變為了“一點”,由圖畫變為了漢字。這樣的演示將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認識到了漢字的由來以及構成的特點。通過聯想記憶,能夠讓學生熟練的掌握字形和字義,識字教學也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三、利用順口溜識記漢字
小學生在課下的游戲中經常會唱一些兒歌,或背誦一些游戲中的口令。這些朗朗上口的內容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甚至有可能伴隨他們一生。那么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不妨利用一些順口溜,將漢字融入其中,讓學生在自然而然的記憶下實現對生字的掌握,整個過程中學生們學的愉快,學習效率也較高[3]。識字教學中,一些形近字的區分是學生們常常出錯的環節,此時利用順口溜便可以順利幫助師生解決這一難題。如“有水冒氣泡,有火放鞭炮,有足才能跑,有衣穿長袍,有食能吃飽,有月是同胞,有手來擁抱,有刀來把木板刨,草頭在上是花苞” [4]。這一順口溜中分別包含了漢字泡、炮、跑、袍、飽、胞、抱、刨和苞,學生在記憶順口溜的同時也記住了這些在字音、字形上相近漢字的不同偏旁,實現了對漢字的有效區分。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們大量的書寫、強化記憶,學生們參與學習的興趣與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順口溜巧妙的化解了教學的難題,也讓學生們掌握了一種新的學習技能,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起他們對識字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游戲鞏固漢字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娛樂活動,也是趣味性最強的教學手段。游戲不僅可以作為娛樂活動來開展,在教學中同樣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環節中融入游戲能夠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其中,獲得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步發展,有助于興趣的激發。教師應盡量組織開展多樣化的趣味識字游戲,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高效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漢字拆分成為部首和漢字,并分別將拆分后的部分寫在卡片上,學生每人持有大量寫有偏旁部首的卡片,黑板上貼有漢字卡片,讓學生快速的進行“配對”,將自己手中的卡片粘貼在黑板上相應的漢字旁,組成一個完整的漢字,看看哪一小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準確的完成任務。這樣的游戲活動檢驗了學生對漢字的掌握情況,也讓學生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愉悅學習體驗。在此過程中,他們往往會結合自己已有的識字基礎,產生一些新的發現。如對于三點水旁,可以加在漢字“吉”的旁邊,也可以加在“林”的旁邊,在大膽的嘗試下,也讓其他學生獲得了識字量的擴充。
五、結語
總結全文可知,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識字教學只有體現多樣化與趣味化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在歡快的氛圍中高效的學習。小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教師開展教學需要從他們的特點與需求出發,多樣化的趣味識字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將為教學帶來無限的可能,為學生的學習及語言能力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邢春梅.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法[J].學周刊, 2016(4):00326-00326.
[2]尹維利.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淺談[J].軟件:電子版, 2013(6):227-227.
[3]劉小鳳.探究方法,輕松識字——淺談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方法[J].課外語文, 2015(16):52-52.
[4]何菊香. 淺談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J].新課程(小學), 2015(2):108-109.
陳飛宇
摘要:識字教學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的生字,才能獲得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而順利的學習所有學科的知識。低年級的小學生剛剛入學不久,他們的識字量匱乏,因此識字教學也是這一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面對大量需要掌握的生字,需要記憶的字音、字形和字義,學生們往往提不起興趣,趣味性的識字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本文就將立足于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幾點趣味性的識字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引言:
學習漢字的過程無疑是枯燥無味的,對于活潑機靈的小學生來說,通過不斷的書寫、背誦來掌握漢字是十分“痛苦”的,與他們的性格及年齡特點都不相符。教師必須在實踐中總結出有效的趣味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的身心體驗中高效率的獲取知識。
一、編故事識字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單一,以形象思維為主,只有形象化的內容才能夠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將單個的漢字摘錄出來讓學生記憶,不僅效率較低,且十分容易忘記。教師需要將漢字放在某一形象化的情節當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在記住了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自然掌握了漢字,不僅高效,且記憶程度更加深刻。
例如我在教"買"和"賣"時,給孩子們編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爺爺有十間房子,他覺得自己的房子太多了,決定把房子賣了。當他賣完房子的時候,他沒地方去了。老爺爺一拍腦門說:我怎么把房子賣完了呢?自己住哪兒呀?我真是老糊涂了。"老爺爺只好又去買了一間房子。講完故事相機板書:賣→買,告訴學生"賣"字頭上有個"十"字,就是老爺爺有十間房子,房子太多了,他要賣房子。"買"字頭上空空的,就是老爺爺沒有房子住了,他要買房子。"學生只聽了一遍,就牢牢地記住了。教學效果很好。
二、游戲識字
提起趣味,游戲無疑是首當其沖的。游戲是小學生們最喜愛的活動,也是趣味性最強,最具豐富性的活動。如能夠將語文課堂作為學生娛樂的園地,再將一些重點漢字融入到游戲環節當中,相信學生們定會充滿學習的熱情,積極參與其中,學習效果自然也可想而知。利用游戲的形式開展識字教學的方式有許多,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可以隨意的編創。如開火車游戲法,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但是這種游戲可以較大范圍的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有好處。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學生對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這樣教學時就可以有所側重,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節,我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的補強。在游戲方法上我也進行了“改良”,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而且形式也多樣了,有單軌火車、雙軌火車,還有環城火車、翻山火車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劑,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
歡樂對對碰的游戲法,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例如:一次,我出示了“工”和“氵、纟、穴、蟲”,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工和‘氵一碰,江江。”學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工和‘纟一碰,紅紅。”借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樂趣,提高了識記效果[1]。
三、猜謎識字
有關漢字的謎語自古代就出現了許多,借助我國漢字的特點及結構,衍生出了許多有趣的謎語。學生通過猜謎的形式學習漢字是一次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強有力鍛煉,同時對他們的智力、創新力發展都將起到作用,學生也將在這樣的活動下對漢字產生更深刻的記憶。中國漢字是由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組成的,按一定規律用一句話或數句話把它描述出來,用于猜射,由謎面(描述文字)到謎底(文字),就是謎語;用于教學,由生字到描述的文字,則是謎語識字。如教"畫"字,老師可說出謎面"空山中間一方田",讓學生猜。謎語教學法,可以訓練、培養學生們的敏捷思維能力。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采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式來記憶一些象形字和形聲字十分有效。課堂上,老師謎語一出,同學們爭先恐后,大聲搶答,有些學生激動、興奮得從椅子上跳躍起來。誰要是贏了,同學們為他喝彩;誰要是答錯了,課堂里惋惜聲一片。如果讓一部分學生編字謎,一部分學生來猜,然后交換角色進行,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四、字理分析識字
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識記字形,以達到識字的目的。這種識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學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義之間的聯系是核心;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大體程序是:讀準字音,解析字理,識記字形,指導書寫。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圖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鳥的圖畫,教"采"字,出示手在樹木上采摘的圖畫。點撥法,如,教"牧"字,點出""是"牛"的變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義。聯想法,如,教"沙"字,啟發學生想像河水少會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現;兩個孩子背對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義。演示法,如教"滅"字,可進行火上加蓋東西以滅火的演示。歌訣法,如,教"互"字,可引導學生用歌訣"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學習"來幫助記憶。這種字理識字教學法適用于任何一種語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強化兒童對漢字音形義的記憶,能有效地預防錯別字的產生和減少錯別字,有利于兒童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五、結語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并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熱土。
參考文獻:
[1]何菊香.淺談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5(2):108-109.
[2]秦桂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讓小學生趣味識字——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5(22):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