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應華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推動下,初中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在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當前的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也還存在很多不足,距離有效課堂構建目標還存在很大差異性,基于此,當前的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我們作為一線教學工作者,不僅僅承擔著教授學科知識的任務,改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是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因此,本文中筆者將集中分析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對策,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對策
引言:
數學學科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考驗,但是初中生處于思維能力上升時期,我們在指導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照顧初中生的思維水平,有效選擇教學方法。面臨當前初中數學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初中數學教師要正視這種不足,并結合學科教學需求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旨在促進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
1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初中數學教學方式有待改善
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的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有效性不足,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和教師的互動也很低效,課堂教學氛圍缺乏活躍性,這對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不具有積極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體現出有待改善的問題,需要我們結合課程改革要求深化教學改革工作。
1.2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學科教學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影響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質量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很多時候也局限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出現不足,這一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并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工作提供方向指導。
1.3 缺乏學生主體意識
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變化缺乏關注,沒有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缺乏對學生主體的關注,這一點嚴重影響了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有效性提升。
2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2.1突出學生主體,開展合作學習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例如“字母表示數字”相關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火柴棒搭建方式在教學活動中質疑解疑、交流合作,從而實現“字母表示數字”的教學意義[1];其次,對于具有挑戰性、教學難度較大的問題,也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方式加以解決。依靠學生的單一力量難以解決這類難度較大的問題,因此,要能夠通過集思廣益的教學方法來完成。例如如何通過正方形的紙張來制成容積較大、無蓋的長方形,這類問題的挑戰性較為明顯,學生需要通過交流討論、分工協作來解決,這種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方式來完成;最后,對于開放性的一些問題,在實際數學教學活動中,很多問題的答案并非唯一,這種問題需要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方式進行互相交流、多方思考,從而更快地得出問題的答案。
2.2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強化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用互動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2]。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筆者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旨在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融入互動環節。首先在課堂教學開端分發給學生紙張,讓學生隨意剪裁三角形,然后指導學生測量和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我將自己剪裁三角形隨機分發給學生,讓小組合作測量,并且組間競賽速度,這樣的競賽過程利于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開端。
2.3轉變教學方法,激活數學課堂
教學方法的選擇得當與否將對教學效率形成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取單一的講授法授課,新課改下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對傳統課堂教學造成了沖擊,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中生活化教學方法十分有效,下面筆者結合生活情境教學法進行探討。數學是一門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在數學學習中,通過把數學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使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3]。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自覺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之中。例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的開始,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事物,同學們紛紛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列舉出了各類軸對稱圖形。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出軸對稱的概念和特征,不僅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而且學生們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
2.4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選擇適當的游戲方法
初中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方法的應用需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展開深入的了解,選擇契合教學目標、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游戲教學形式和內容[4]。例如,在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初中生經常接觸的“找朋友”的游戲進行加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裁判或指揮員的角色,在正式開始前,需要準0-9的數字卡片,將初中生以10人為一組的方式進行劃分,為每位學生發放一張數字卡片。學生可以進行自由站位,在開始后教師會發布任務口令,如:現在請和為12的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小伙伴,這時學生會計算自己與多少相加等于12,計算后要找到小伙伴緊緊的抱在一起,這時可以看到有三組學生擁抱在了一起,分別是手拿3和9、4和8、5和7數字的學生,計算錯誤或者剩余的學生被淘汰。
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時一個循序漸進地過程,由于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學生在掌握知識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對于數學這樣一個具有難度的學科,教師應當注重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及時溝通,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數學,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斌.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之我見[J].學周刊,2014,32(02):97-98.
[2]孔敏.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0(23):113-114.
[3]王忠國.初中數學趣味教學淺談[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32(04):217-218.
[4]秦明禮.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2(2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