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在建筑學專業中,建筑設計課教學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必須要學習以及掌握的一門課程。本文主要對當前我國高等院校中的建筑設計課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對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建筑設計;課程模式;教學改革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在建筑學專業中,建筑設計課的教學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高等院校就應該對建筑設計課教學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實踐,以提升建筑設計課的教學效率,讓學生的專業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 建筑設計課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不深
在對建筑設計的理解中,有大多數學生以及建筑專業的教師都將其看成是形式構圖的好壞,都更重視自己的設計是否獨特新穎,是否與眾不同,但是卻對建筑的內容以及建筑結構、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所忽略。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相對理想的,但是往往會與實際工程有著較大的區別,這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將學習的內容同工作要求進行聯系。這就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很難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1]。
1.2 在設計過程中,模仿的現象非常嚴重
當前,許多老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教學時,都是讓學生先通過模仿來掌握建筑設計的基礎知識。這樣一來雖然使學生對建筑設計的基礎內容有著初步的了解,但是導致了他們形成了一個習慣性的思維,在設計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模仿,使得建筑設計中造型大多是模仿的其他建筑設計,對建筑功能之間的關系卻有所忽略,在設計時,過于依賴電腦繪圖,忽視了徒手表達,這種現象如果得不到改善,那么將會影響到學生今后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1.3 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夠
建筑設計不但需要學生具備本專業的知識,還需要他們具備其他專業的知識。但是許多高校的學生綜合能力不強,沒有將建筑設計與其他專業的知識相互配合。這一點在剛接觸這個專業的學生最為明顯,他們在思想意識上,仍然受到高中思維方式的影響,很難適應建筑學專業中的空間思維方式[2]。因此,在設計時,他們的設計思路就不夠開闊,創新能力較差。
1.4 師資力量不足
在許多高等院校中,建筑學專業教師非常缺乏,這也是制約專業建筑設計課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少有教師既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又具備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這樣就導致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大多都是課本上的內容,對與實踐工程有關的知識內容不夠了解。
2 教學模式的確定
建筑學專業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學科,是以培養工程設計為主要內容的一門專業。它涉及到以下幾種邊緣學科,第一,技術與藝術;第二,社會與文化;第三,傳統與時代;第四,地域與環境;第五,心理與情感等[3]。為了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就需要老師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要將建筑設計與實際工程相結合,針對當前建筑設計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對課程的計劃進行調整。在教學開始之前,就應該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先設計一些關于設計基礎、關于建筑概論的課程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大致了解建筑設計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設計基礎”的訓練,建立“四段、三題、兩慢、一塊”的教學模式。然后再進行不斷的實踐,來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學系統。
建筑學這門專業,屬于一門較為古老并且傳統的學科,建筑設計課程經過歷史的推移就已經形成了一套教學內容,而我們所說的這種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創新,一種挑戰。所謂“四段”,指的是將建筑設計的課程進行劃分,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來進行教學。第一階段:設計入門,主要將建筑設計分解進行;第二階段:設計深入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建筑單體以及群體關系進行處理的能力;第三階段:設計拓寬階段,也就從設計單一空間進行過渡,過渡到設計多層建筑甚至高層建筑等方面的能力。第四階段:設計強化階段,讓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綜合的運用,通過競賽項目或者復雜工程等方式,來強化對學生的訓練。而“三題”則指的是在每一學期內,要安排三個完全不同的題目,讓學生來進行設計[4]。“兩慢”指的是在每一學期之內,要安排兩個時間相對較長的設計題目?!耙豢臁敝傅氖钱攲W生在完成了一個“慢題”之后,要穿插一個快速設計題目,讓學生在一天之內完成,在選擇題目時,可以選擇一些靈活性較大的題目,以便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3 改革思路
3.1 讓學生采用先看后做的設計方法
建筑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讓學生對空間有著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使他們獲得正確認識建筑的基本途徑。因此,在每次“設計”之前,要給學生提供“看”的機會,“看”包含以下兩方面,第一,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去對已經建成的一些典型建筑進行參觀,通過“看”讓學生能夠得到一個感性的體驗,能夠對建筑功能有著深刻的了解。它能夠將教學與實際工程結合在一起。第二,看資料,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與題目有關的設計資料,從中能夠得到一定的啟發,從而萌發創作靈感。當完成這兩個步驟時,再讓學生去對方案進行構思,去制作模型等任務。
3.2 重視對學生的過程訓練
在建筑設計人員的基本能力中,表現技能是其中一個重要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以下幾方面內容進行強調,第一,方案設計的基本要素;第二,草圖構思的基本方法;第三,建筑設計之間的相互關系[5]。此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多組織討論課,由設計者對自己所設計的草圖方案進行介紹,讓老師與其他的學生對該方案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之風。其次,學生之間的互評交流,肯定會形成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見解,這些觀點與看法就能夠提升學生的設計觀念,有助于學生取長補短,達到共同的提升。另外,通過這種方法,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他的學生能夠得到啟發。
3.3 重視畢業設計對學生的影響
在畢業設計時,可以采用“真題真做”的方式,或者采用“真題假做”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就防止了以前教學的“假題假做”的形式。這樣一來,學生一方面學習了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深入了社會實際,對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著極大的提升,還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在畢業選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選題,然后由專家以及指導教師和學院教師三方組成答辯委員,讓學生通過真刀真槍的磨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以便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
4 結語
綜上,在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建筑學專業的更好發展,因此就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創新。本文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并對今后的教學改革思路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大家提供借鑒作用。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基金編號:kJ2015A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