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璞
摘要:職業禮儀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實踐課,傳統教學方法對于這種類型的課程適用度并不高。特別是禮儀習慣額度養成,只靠教師的講解和理論的背誦是不可能達到學習效果的。針對這門課程,探索實踐出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最大限度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運用模擬式、項目式和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打破傳統課堂模式,讓學生在參與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禮儀修養。
關鍵詞:禮儀;高職院校;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精神層次的豐富與提升。禮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具體行業外在形象的標志,更是一個國家民族整體素質的展現。人們把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所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的總和稱為職業禮儀。作為市場營銷專業大一學生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由于其課程性質的特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讓學生真正的從禮儀課堂中學到實用、好用的技能,全面提升個人素質,筆者以教學方法改革為契機,研討職業禮儀課程采用新型教學方法的可能性。
一、課程簡介
1、課程類別及簡介
《職業禮儀訓練》是C類實踐課程,該課程是介紹專業禮儀知識的一門應用性學科。《職業禮儀訓練》課程的任務和作用是通過教師的系統講授、示范操作與訓練,使學生掌握禮儀的基本概念、常識、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為今后在社交活動活動中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務藝術,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課程將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按照課堂講授、師生示范、實際訓練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懂得遵守禮儀規范的重要性,了解社交場合各類禮儀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個人形象禮儀、交往禮儀、餐飲禮儀、求職禮儀等常見的禮儀要求。
能力目標:使學生養成言談舉止符合禮儀規范、禮儀程序的習慣,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基本公關素質和公關能力,為求職擇業、立足社會奠定基礎。
素質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禮、懂禮、守禮、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成為同學、老師和用人單位歡迎的人。
二、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與其他專業課程不同,職業禮儀課程內容上難度不大,沒有深奧的理論,學生一看就懂,往往不夠重視,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又往往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導學生怎樣做,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聽課很難投入其中,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從以往本專業開設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學生參與度不高
禮儀課是一門應用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科,一方面需要理論知識的講解、傳授,更需要技能的訓練,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推動下,教師仍然在講臺上口沫橫飛,學生則是坐在下面昏昏欲睡,課堂氣氛十分沉悶,一堂課下來,基本的禮儀動作仍然不會,根本沒有達到課堂效果。
2、缺乏實踐機會,學生動手能力不足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拘泥于單純的理論講授,忽視實踐訓練,學生為學理論而學理論,結果是只懂理論,不會運用,理論與實踐脫節。
3、考評方式單一,無法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
禮儀課程實踐性很強,而以往該課程的考試主要以理論考試為主,仍然采用試卷筆試的方式,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融會貫通的能力較差。
三、職業禮儀課程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嘗試
從以上幾個問題中不難發現,實踐是禮儀理論教學的落腳點,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遇到書本上沒有的情況和難題,才能積累和開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因此,在職業禮儀的課堂上,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可能是一種新的嘗試。
1、模擬式教學
模擬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模擬交際場景或情景,突出禮儀技能的運用,幫助學生掌握禮儀規范的教學方法。如在講授“日常交際禮儀”章節時,我們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6人,要求每組以平日生活為藍本,自由編撰一個生活情景劇,在情景模擬中要運用見面、稱呼、介紹、握手、交換名片、電話等日常交際的禮儀規范,并注意展現自身良好的儀容、儀表、儀態。對每組學生的“表演”進行了錄像,回放錄像,觀摩分析,課上大家現場點評,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論變成了直觀形象的體驗,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2、項目式教學
它是指教師與學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的教學活動。其項目指以完成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價值的禮儀服務為目的的工作,比如,為某個大型社會活動免費提供禮儀方面的服務。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多地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使學生有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
3、討論式教學
教師講課時可以把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禮儀問題或者身邊發生的事例編成思考題,引導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獨立思考,課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最后教師概括點評,這一方式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即使是錯誤的,也在辯論中明白了錯誤所在,這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教學互動,尤其對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課程考核模式探討
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禮儀課程的考核內容不僅包括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察他們的基本修養與素質,需要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看他們是否具備了現代人應當具備的禮儀規范和文化修養。具體評價方法為:
1)按平時成績60%,考核成績40%比例計分,總分為100分,計學分2分;
2)平時成績以上課紀律(20%)、作業完成率(20%)、上課積極與老師互動(10%)、到課率(50%)為比例計分,滿分60分。
3)考核成績采用以下方法:在期末進行能力考核,即教師模擬3個不同情境(如會議接待、宴請、面試等),學生以5人為一小組進行實踐操作演示,根據每個學生的表現計分,滿分40分。
綜上所述,《職業禮儀訓練》這門課程有別于其他傳統課程,是典型的以培養學生素質為目的的實踐課,這就更加需要教師的用心和創意,能夠把課堂設計的更加有新意,使學生能夠真正學習到有用的禮儀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在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