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絡技術開始全面地影響和改造著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生活,上網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是把“雙刃劍”,它在幫助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本文探討了網絡條件下解決網絡道德問題的時策。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命運。網絡社會是一個與現實社會生活系統有較大差異和區別的網絡空間系統。
關鍵詞:思考;計算機網絡;學生;道德
“網絡社會”都是一個與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系統有著較大差異和區別的網絡空間系統。直觀地看,網絡空間展現的純粹是數字信息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數字信息所遮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呈現出與現實社會交往不同的特點,因而形成網絡社會不同的倫理道德特點。當前首要的是通過學校來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一方面是處于階段的學生,是一個容易受到誘惑、容易受傷的群體。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明日社會的棟梁,負有在不遠的將來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責任。網絡社會的興起,使傳統道德教育面臨著巨大挑戰,網絡道德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絡道德教育。
一、對網絡社會的思考
首先,網絡社會是離散結構,沒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組織機構控制。其次,與現實社會交往主客體不同,網絡化交往的主客體處于“無標識狀態”和虛擬狀態下,可以隱藏姓名、身份、年齡、性別二形象等,因而信用度、可靠性無從談起,更無組織機構加強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為介,是間接的、虛擬的、符號化的,可相逢不相識,人們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現實社會中的人生體驗來約束自己或不約束自己。現實中人們不能或不敢做的事在網上可能會做,故非常自由和難于控制。
二、網絡道德教育必須要有針對性
網絡道德教育必須要有針對性。要提高針對性,必須掌握教育對象的特點。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一)普遍對計算機與網絡的興趣濃厚,有較好的計算機與網絡知識,具有運用計算機與網絡知識服務與創造的技能 (二)不沉迷于虛擬社會,提高自控能力。沉溺于游戲、聊天,甚至患上“網絡成癮癥”,導致睡眠障礙,食欲下降,思維遲緩,精力不足等。.追逐不良信息,意志消沉,缺乏進取心,是非觀念淡薄,道德意識弱化。情感孤獨、道德冷漠等,對現實的社會、集體漠不關心,對網友則“一網情深”。因此,要有良好的上網心態,能自我控制,不逃離現實,做個有理想、健康、理智的網民
三、教育工作者要有網絡技術意識并加強網絡道德規范的宣傳
網絡法律規范、道德規范不明確是學生無法正確判斷和踐行網絡道德規范行為的最直接原因。教育工作者要有網絡教育意識并強化網絡道德意識,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網絡道德認識是對網絡行為的是非、善惡的理解與評價;網絡道德情感是網絡主體在一定網絡道德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和他人的網絡行為進行評價時產生的內心體驗,如憎恨感、愉悅感、責任感等;網絡道德意志則是不受網絡誘惑因素的影響,能夠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沖動和網絡行為,包括自主、自律、自覺等。強化學生上網的尊重意識、誠實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自律意識,提升其網絡生活的思想道德境界。
(四)幫助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制定修正計劃,通過分析學生網絡生活中的一系列道德問題,幫助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制定修正計劃,完善自己,引導學生做自已清緒、情感、行為的主人,從小事來培養自已堅強的意志,從而達到網絡道德行為的自律。他律則是通過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對不健康的網絡內容加強技術上的監控,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實名上網,簽定文明上網公約等,建立起同學、朋友之間的監督和約束的道德屏障。
四、滲透教學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對學生進行網絡文明規范教育
在教學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也應采取這一重要途徑。在具體的滲透教學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對學生進行網絡文明規范教育,可通過操作系統課對學生進行網絡文明誠信教育,可通過計算機信息安全、數據庫系統課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保密教育,可通過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程序設計、軟件工程課對學生進行預防網絡犯罪教育,可通過電子商務概論、計算機系統維護技術網絡體系設計與實現、微機系統與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課對學生進行網絡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理解到網絡從物理設備到信息服務都是技術人員為了工作、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設計出來的,為人提供便利,并進一步指出網絡上所有的東西都來自于現實社會,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網絡上的信息同樣有真假好壞、善惡美丑之分,提醒學生注意加以識別,提高警惕,防止傷害,預防犯罪。
五、開發建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充實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不僅包括現代信息技術,而且還包括網絡道德在內的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發揮教育對象的道德主體作用,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把正面疏導作為網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啟發學生道德思維,自主構建正確理念,培養和形成良好網上道德行為。加強學校網絡行為管理與指導機制,營造文明理性用網的氛圍。
凈化社會環境,發揮社會輿論的積極作用,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環境,網絡文明的提升有賴于全社會文明素質的提高,只有家庭、學校、社會攜起手來。
參考文獻:
[1]淺析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互聯網
[2]網絡社會·人·教育 魯潔 江蘇高教,
[3]網絡發展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
[4]網絡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