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艷
摘要:在中職幼師教育中,數學占有重要地位。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已成為廣大中職幼師數學教師的共識。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利用“生活化情境”導入新課、將教材內容生活化、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教學與學前教育相融合等。
關鍵詞:中職數學;生活化
1中職幼師數學教學現狀
1.1學生數學基礎薄弱
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更加重視,中職幼師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是,生源的質量卻不容樂觀。筆者統計了任教學校2013級至2015級三個年級學生數學入學成績,結果表明:數學的平均成績?yōu)?6.7分(總分為150分),及格率只有11.62%。
1.2教師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不少中職幼師數學教師采用的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忽略了數學教學應該具有的生活意義,數學教學應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就業(yè)服務,導致學生看不到數學的價值,課堂教學效率很低。
1.3教材缺乏生活和職業(yè)特色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中職幼師數學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學科進展的思路編寫,相對于普高教材而言,只是在知識深度方面降低要求,重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而輕視知識實際應用。雖然有部分的應用題目和應用背景介紹,但是還是顯得太少。尤其是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形成將來從事學前教育能力的內容更少,缺乏職業(yè)特色,學生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很少有學生肯定數學的價值。
2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概念[1]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數學基礎知識和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魅力,從而增強她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中職幼師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3.1利用“生活化情境”導入新課
大部分中職幼師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較弱,數學思維能力不強,缺乏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來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一個形象具體、學生能充分理解的問題情境,營造出有趣、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她們主動探究的欲望。《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是數列這一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有部分中職數學教師的處理方式是自己在黑板上推導出公式,然后讓學生背誦、默寫、通過做練習等方式強記公式。現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通過層層設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3.1.1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師)數學家高斯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教室里亂哄哄的,數學老師很生氣,在黑板上寫了一道題:1加2加3,這樣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并且還說,做不出來的學生不準回家吃飯。老師本想用這個題目為難不守紀律的學生,可是不到1分鐘的時間,小高斯就舉起了小手說:“老師,答案是5050”。這讓老師不禁大吃一驚,自己花了1個多小時,算了3遍才算出的題目,8歲的高斯竟然不到1分鐘就算了出來。同學們,現在讓你們來算這道題,你們會怎么計算呢?
(生)能計算出來,只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肯定有簡便的方法,一個一個數字加太麻煩……
(此時學生早已紛紛議論起來,很多學生已經開始動手演算起來)
(師)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哪種數學問題?如何求?
(生)求等差數列和的問題。可以列這個式子計算: =5050
3.1.2教師設問,學生探索
(師)1+2+3+…+200=?;1+2+3+…+n=?
(生)1+2+3+…+200= =20100;1+2+3+…+n=
(師)設{an}是等差數列,同學們猜想一下,a1+a2+a3+…+an等于多少?
(生)老師,我猜想的結論是:a1+a2+a3+…+an=
3.1.3師生共同推導公式
3.1.4鞏固知識,積極創(chuàng)新
通過基礎練習讓學生鞏固公式,再安排變式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3.2教材內容生活化
來源于社會現實或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習內容,能很好地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高深,數學其實就在身邊,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完不等式后,筆者出了如下的題目:甲、乙兩車在限速40km/h的公路上相向行駛,在變道時發(fā)現情況不對,雖同時剎車還是發(fā)生碰撞。交警勘查現場后得出如下數據:甲車剎車距離略超12米,乙車略超10米。兩車剎車距離s(m)和車速v(km/h)存在如下關系:S甲=0.01v2+0.1v,S乙=0.005v2+0.05v。問:此次事故誰負主要責任。
解:對于甲車:0.01v2+0.1v>12,解得v>30或v<-40,故甲車車速超過30km/h;對于乙車:0.005v2+0.05v>10,解得v>40或v<-50,故乙車車速超過40km/h;因此是本次事故乙車負主要責任。
3.3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接觸生活和社會中一些現實問題,來加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逐步掌握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重要價值。
例如在學習完了分段函數的有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問題:個人納稅額的計算、郵費的計算等。這些問題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把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建立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常用數學思想方法。
3.4數學教學與學前教育相融合[2]
作為一名中職幼師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數學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授課教師所采用的方法,要多和老師交流、溝通,多采用探索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給全班同學授課,提前體驗教師角色。學生要想親自授課,課前必然會努力掌握相關知識,在授課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積累教學經驗,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周海燕.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0
[2]李小衛(wèi).從生活走向數學,讓數學走向生活[J].教育教學論壇,201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