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萍
摘要: 英語課程改革是改變英語課程中教師過分講授語法和詞匯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新課標要求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程標準是否能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很好地實施,首先教師要從教學設計中設計多元化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本文從小學英語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有了新的思考。
關鍵詞: 新思考;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
一、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計缺乏趣味性、有效性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部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沒有體現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了解。設置內容不能由簡單到難,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無法確保弱層次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體會不到成功的體驗和喜悅。
2.教學目標把握不明確
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也是這節課教學的結果。它約束著教學的進度,影響著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課程目標的完成是靠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學習共同實現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沒有深入挖掘教材,分析學生的情況。制定的教學設置不合理,沒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教學設計缺乏系統性,連貫性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沒有調查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需求的是什么?確定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規劃和步驟。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媒體和資源適合小學生的特點,教學設計隨心所欲,不能做到心中有數。想怎么教就怎么講,只要能教會學生就行的思想。
二.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新思考
完整的教學設計應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析、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只有把握好這些內容的實施,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注意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系,才能更好地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山東教材為例,,運用觀察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情況進行了實際考察,并根據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各個環節的要求,,對教學設計進行了分析。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這一問題的研究是復雜的工作,本研究只是對部分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新看法。對小學英語教學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下面是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1.了解學生,做好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依據,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針對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特點、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正確地引導學生,提升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的有效性。如:教師可以制定學情反饋表,設計幾個問題,從學生疑惑的問題中,教師就能夠很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再根據學生的難點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設計的問題中還能發現哪些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哪些是不感興趣的內容,只有學生對知識掌握了,他們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通過反饋表,教師能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為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避免了教學設計的隨意性,使教學設計更加合理。
2.解讀教材,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設計的向導,是教師在上課前要明確達到的目標。因此,教材是教學過程的最主要部分,是教學內容的體現,也是達成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教材,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和內容,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點,如:學校每學期應在開學初組織教師對教材進行解讀,分析教材的重難點、了解整個課程以及每個單元之間的相互聯系,顧忌學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把握知識點。
3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
傳統教師的角色任務就是領會設計者的意圖,遵照設計者的意圖設計教學內容。但是這種理念忽視了教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材的權利。教師要合理地利用教材,靈活運用教材,不要固守成規,要學會創新。
案例分析:如呈現(Presentation)
Step1: T:Whats this?
S: Its a …
S:What color is it?
S: Its …
S:Do you like it?
S: Yes,I do./ No,I dont.
(設計意圖:讓學生模仿老師提問,學生來提問,學生來回答。鍛煉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4.設計活動學習方式
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教師要設置有效的語言場景,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形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如:pair work,,role play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交流,讓課堂教學活動具有一種真實的情景。在設計活動中,要先從易到難,要使學生有信心,樂于參與到活動中去,如 Unit 7Lesson 1 How many...?.一課教學活動設計部分
Practice 練習環節
Play a dice game 扔篩子游戲。
4人小組輪流扔骰子,根據搖到的點數在紙上圈出英語數字,最后每局比較點數大小,確立獲勝者。
在記錄的時候ABC3人齊問: How many? D: Four.
獲勝者做手勢:V
(設計意圖:扔骰子游戲,練習了How many…?核心句型,強化練習數字單詞,避免枯燥無味地機械重復讀單詞,突破了單詞認讀的難點。在記錄時考查了學生認英語數字的能力,同時在游戲情境中滲透了字母V教學,提高了學生參與面和英語興趣,提升了互助合作意識.)
5.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目標實現好壞的根據,是對教學設計的整個教學環節的考驗,使教學設計更加完整。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學生評、自己評等,對有差異的學生要創設他們學習的教學方法。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多表揚,建立合理的評價方式。將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
教學評價可分為:
語言評價:授課中老師用Welldone,clever,excellent等表揚孩子。物質獎勵:在擴展環節走迷宮成功的學生,領取字母大禮包卡片獎勵。小組評價:扔骰子以及走迷宮活動中,小組成員內部通過記分、語言、表情等相互激勵評價。網絡評價:通過一起作業網互動課堂給表現優秀學生加學豆,進行網絡同步評價。
總之,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能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喜歡學習。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設計教學,讓學生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肖惜,2002.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萍,蘇晨杰.2007.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