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平
摘 要: 本文從高職院校發展和學生教育的重要意義入手,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部分學校缺乏明確目標而盲目發展,學生缺乏明確目標而迷茫、頹廢等現象,并將相對運動理論中“參照物”的概念引入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研究中,提出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新思考,幫助學校和學生確立合適的發展和學習“參照物”,即明確的奮斗目標。對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職院校長足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相對運動之參照物選擇”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 新思考
一、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職院校是高職教育的載體,擔負著培養能勝任生產、建設、服務與管理第一線崗位需要的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生素質、能力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發展,進而展現我國的高職教育水平。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能力對高職院校發展乃至我國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尤為重要。
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校層面的問題
在高職教育不斷發展的同時,各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進而引發了一些高職院校在不斷改善學校軟硬件環境,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的同時,迷失發展方向,在教學模式上模仿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專業發展上未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過于追求所謂熱門專業發展;課程改革上未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和教育實際,過于追求精品課、網絡課程、微課;教學方法上一味追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
2.學生層面的問題
隨著高職學生生源數量、結構、質量的變化,學生的整體素質呈現下滑趨,主要表現為: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人生目標、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精神狀態萎靡不振,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欲,感受不到就業壓力和學習壓力,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具體表現在上課遲到、無故曠課、缺考、考試作弊等現象;課堂上看手機、玩游戲、睡覺等諸多不良表現;缺乏興趣和愛好,有時間就在宿舍睡覺等,形成吃飯、睡覺、看手機的無欲無求的生活學習狀態。當生活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沒有信心、毅力和能力克服,而是選擇放棄、退縮,甚至放棄學業。
3.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究其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學校在發展上沒有確立明確的高職院校發展“參照物”即為發展目標或確立高職院校發展“參照物”但參照物選擇不合適導致學校盲目發展;二是學校未給學生提供優秀的“參照物”或幫助學生確立合適的“參照物”,導致學生入校學習迷茫,就業迷茫。
三、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新思考——“參照物選擇”之標桿教育
1.參照物理論
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1]。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時,首先要選擇參照物,在某一參照系下表示物體的運動規律,實質上就是運動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運動規律,參照物的選取不同,所表示的物體的運動規律也就不同,甚至會有很大的差別,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使物體的運動規律表現得非常簡單,否則會很復雜,因此,參照物的選擇在研究事物運動規律中相當重要[2]。
2.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參照物理論導入
根據參照物理論,選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將參照物理論導入職業教育。
案例一:乘客坐在運動的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上,往往會出現以火車本身為參照物的情景,給乘客帶來的感覺是自己在倒退或者迷失方向。此案例說明,如果我們沒有選擇好合適的參照物,就會導致迷茫、困惑,無法確定正確目標。引入學校教育,如果高職院校沒有選擇好“參照物”,就會盲目發展,如果學生沒有選擇好“參照物”,就會迷茫、困惑,無所適從。
案例二:曾被“吉尼斯”亞洲中心評為臺灣“生最多博士媽媽”的王廷蘭女士沒有顯赫的家世、傲人的成就,以小學教師的微薄工資培養出5個博士,對于一般家庭來說,培養1個博士就很不容易。為什么普通的王廷蘭一家卻培養出5個博士,他們是如何教育這些子女的呢?對此,王廷蘭的丈夫熊智銳先生說,他們很少關心孩子的學習,更注重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王延蘭女士之所以能以微薄的工資培養出5位博士,重要原因之一是她幫助孩子們選擇了合適的“參照物”,使他們明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把這種教育思想導入學校教育,使學校和學生都確立合適的“參照物”,進而明確學校的發展方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高職院校學生教育之“參照物”的思考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發展和學生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借鑒和學習國外和兄弟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和專業的特點,研究符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不同專業不同的培養模式。
(2)明確專業發展“參照物”
高職院校應根據產業發展需要設置專業,并進行校企產學研合作,通過訂單班、頂崗實習等形式,探索“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解決專業盲目發展的問題。
(3)探索適當的課改目標
隨著職業教育發展的變化,職業院校學生素質結構變化我們的教育教學課程形式應隨之變化。在此過程中某些院校設立的“參照物”是精品課、網絡課及比較流行的微課。然而實踐證明為了精品而做精品,為了微課而制作微課,并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應考慮專業特點、課程特點、學生特點等因素,探索合適的課程改革形式和目標。
(4)實踐適宜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不能一味套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方法,要根據學生特點、課程性質、專業特征的不同探尋并實踐最佳的教學方法,找到高職教育教學的最佳“參照物”教學法。
(5)“標桿”引導學生
學校應通過諸如優秀校友大講堂、企業家講座、校企合作訂單班、優秀學員實驗班及先進的人物和事跡等形式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參照物”即為明確的生活目標、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
總之,無論是學校發展層面還是學生培養層面,都應確立合適的參照物目標。有了正確的目標,才能指引學校發展和學生學習奮斗的方向,進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職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職院校快速健康地發展,為我國高職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司合,曾憲平.相對運動理論在解題中的應用[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4.
[2]豆丁網:平凡母親培養5位博士[EB/OL].http://www.docin.com/p-77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