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芹
摘要:我國高職院校《金融學》課程的考試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考核,忽視了學生能力的考核,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金融現象,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缺乏從事金融工作的能力。因而,進行課程考核改革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對傳統課程考核進行分析,提出《金融學》課程考核應注重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對形成性考核的改革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金融學;課程考核改革;形成性考核
一、高職院校傳統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教育不斷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已取得明顯成效。然而,傳統課程考核方式已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傳統課程考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
(1)考試導向性不好,課程考核多采用一次性終結性考核方式(即期末試卷形式),學生和老師更多關注成績的高低,而忽視對學生過程性學習能力及技能的培養。不僅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也有悖于職業教育實用性的要求。
(2)現在的就業競爭十分激烈,高職院校畢業生應聘時,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往往與企業的需求有所脫節。學生在校期間更注重學業知識,而企業招聘更加看重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考查。
二、高職院校傳統課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時間較短,
優勢在于在短時間內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課程考核方式不能沿襲傳統的模式,有待改革。其原因:
(1)就業形勢嚴峻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有所下降,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局面,適應不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避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現有的課程考核模式進行改革。
(2)學生特點
隨著各類學校如雨后春筍,單招學校越來越多,高職高專
院校面臨生源不足,學生低門檻入學,生源復雜化,預科生較多,基礎較差,他們普遍年齡偏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導致教育教學乃至學生管理困難重重,問題層出不窮;面對這種復雜的情況,有必要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及考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找到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及考核方式。
(3)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膨脹,社會吸收不了這
么人,很多人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局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就業形勢比較復雜、非常艱巨,今年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此外,畢業生眼高手低,自身能力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
三、高職院校《金融學》課程考核改革的實施探索
《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是奠定學生金融專業性思維的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金融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現代信用制度、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貨幣理論和政策等一系列金融專業基礎知識內在關系及其運動規律。另外,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金融理論與實踐發展現狀,掌握分析金融現象的方法,培養其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強調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突出實踐的重要性。隨著金融經濟的不斷發展,涌現出新的金融前沿問題,結合目前大學生的現實狀況,很有必要對《金融學》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以《金融學》為例,對課程考核改革中的形成性考核進行探索。
(一)考核方式
摒棄原有的以終結性考核為主的方式,引入形成性考核,注重對學生本學期學習過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參加省級或國家級技能大賽,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相關環節直接得分,以比賽促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參賽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成績結構
成績構成上,形成性考核成績共50分,占課程總成績的50%;終結性考核共50分,占課程總成績的50%。
1.形成性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綜合表現及三次階段性考核構成,綜合表現成績為20分,三次階段性考核成績為30分(每次占10分)。階段性考核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小組PPT展示及互評、習題測試、論文等形式進行。
(1)綜合表現成績20分,由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等成績組成,出勤占10分,出勤考核貫穿整個學期課堂,考核次數不得低于本課程總課時數的60%,根據學生所違反的考核內容不同,減去相應的分值。在本學期內如扣完本環節分數,則取消本課程的期末考試資格。
出勤考核:
考核時間:課堂點名
考核內容:遲到、早退、曠課、請假
分數:10分
考核標準:遲到、早退三次視為曠課一次扣兩分,不足三次不扣分。沒有正當請假手續無故曠課一次扣兩分。正常請假不扣分,因為請假無法參加三次考核的,不得進行后補。
作業、課堂表現等成績占10分,根據作業、課堂表現情況進行打分。
(2)三次階段性考核
第一次考核
考核內容:以國家助學貸款之困境為題材寫一篇1000字以上的論文
考核方式:論文
考核分數:10分
評分標準:
評為優秀(9-10分),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認知到位,內容豐富,篇幅長達1000字以上。
評為良好(7-8分),觀點較為明確,內容不夠豐富800-1000;
評為及格(6分),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認知不夠完整,但內容在800字以上。
第二次考核
考核內容:以小組匯報形式,查找一個金融學案例進行分析
考核方式:小組匯報
考核分數:10分
評分標準:
1.資料收集(2分):借助互聯網、書籍等方法進行收集,資料翔實、豐富。
2.主題匯報(3分):條理清晰,語言流暢,形成交流的書面提綱和內容。
3.項目內容(3分):任務內容完整、銜接緊密,能把握住任務要點。
4.團隊精神(2分):通力合作、分工合理、樂于與同學分享成果。
第三次考核
考核內容:第一章至第九章
考核方式:習題測試
考核分數:10分
評分標準:
優秀(10分):10題全對
良好(8分):8-9題全對
及格(6分):6-7題全對
不及格(5分以下):對5題以下
2.終結性考核
終結性考核以試卷形式進行,卷面成績100分,占總成績的50%;考核題型主要是客觀題和主觀題;評分參考標準答案。
參考文獻:
[1]陳大波.淺析高職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課程的技能考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40).
[2]王圓圓.非金融類專業的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J].勞動保障世界,2016.
[3]林源,郭艷.《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安順學院學報,2016.
[4]高金城.創新創業視野下《市場營銷學》課程研究[J].中國商論,2016.
[5]程文婧.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課程過程性考核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