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瑋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實施,現如今在開展教育教學時應逐漸向著創新型教學發展,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在中學美術教學中也是如此。通過對中學美術教學的內容及方法進行全面的創新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美術素養。可是,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長時間影響,目前中學美術教學在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眾多的問題等待解決。該文主要針對當前中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學美術教學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中學美術;創新;實踐
中學階段開展教育教學的重點則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及修養,而美術教學則是提升中學生素質及修養的關鍵,所以,應加大對中學美術教學的創新和改革,重視中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位置,提升其在校園生活中的主導地位,所以美術教師迫切需要提高美術教學的實踐能力。
一、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分析
1.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全方位發展
現如今,多數的中學校園在開展美術教學時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管是在教學方式、內容還是理念上都相對比較落后,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只是一昧的依照教材內容授課,存在嚴重的“一言堂”的現象。這使學生對于圖片的感知度下降,學習興趣不高,難以清楚認識美術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得不到知識的擴展,也認識不到美術的魅力。
2.教學過程中著重重視理論教學,忽略了實踐性教學
目前,大部分的教師還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依然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授上,認為學生只有學好理論性知識才能夠保證日后的順利發展,根本沒有意識到實踐對于學生來講的重要性,通過實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也將為其日后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增加實踐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性,使其發揮想象力。
二、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途徑
想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就要從對教學的方法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方面著手進行創新。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了解提出了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途徑,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
1.借助多媒體資源擴展學生眼界,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現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并發揮著非常可觀的效果。通過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從而豐富學生的思想。比如:在對學生講解“藝術、生命、自然的關系”這一內容時,是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自然、生命及藝術之間的關系和美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資源,收集課本以外的圖片和視頻,在教學創新實踐的基礎上,促進教學動態化。此外,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制作圖冊課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2.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當前教育教學的需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對課堂的創新實現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藝術創作的前提是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也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的條件,因此教師應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以校園為中心讓學生進行想象,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討論校園中有哪些因素具有藝術美,使其在討論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學會總結,并試著闡述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增加美術體驗。教師不能只對學生照本宣科,讓學生欣賞課本上的圖片,而應當引導學生學會發現身邊的美,培養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可以設計如“我為班級做設計”等主題,讓學生充分融入班級設計,發揮自己對美的想象力。
3.運用情感教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通過對美的東西欣賞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和欣賞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藝術品供學生欣賞,通過利用藝術作品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但是目前多數教師根本沒有意識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在講授設計方面時,要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水平。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制作手工藝品,培養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情感。教師還要注意布置課堂作業的重要性,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制作賀卡,并在賀卡上面寫上對于父母的祝愿或者自己的小愿望,讓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接受情感教育,提升審美能力。
4.強化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
傳統的教師在課堂上單方面講,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這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在繼續使用,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學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其積極主動參與都學習中。中學生其實都有自己的邏輯思維,具有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能用敏捷的思維研究和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樹立課堂學生主體意識。
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新合理的知識構架,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擴大知識范,提高知識的傳播密度。在對基礎知識進行教授時是要明確重點所在,使學生的知識架構更加完善;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給予不同的評價標準,以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其次,由于每個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在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每一位學生的美術天賦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美術知識基礎,耐心地幫助學生梳理美術知識,形成知識體系,讓學生通過對美術知識的學習找到自信,通過自信樹立理性的探索精神;最后,中學美術教師要積極地營造出課堂氣氛,有計劃地按照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把每一位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出來。讓學生養成課堂訓練的習慣,逐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美術創作水平。
三、結語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也要進行全方面創新,避免學生出現厭學等消極情緒。通過對美術課堂教學進行創新,能夠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和審美能力,將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曾莉蕓.新課改下的中學美術課課程教學研究.新課程導學,2013(36).
[2]趙柏葉.分析中學美術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課程教育研究,2013(35).
[3]鐘冬梅.淺談中學美術有效的教學方法.藝術科技,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