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莉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的語言學習與成人不同,我們可以將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語言活動發展特點相結合,引導幼兒理解、運用日常語言,促進幼兒學習文字語言,并以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蒙特梭利;語言教育;語言發展條件;發展策略
語言是表達自我的主要工具,孩子有吸收周遭環境語言的本能,也需要和親人溝通以滿足他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如何激發幼兒的在語言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家長和幼兒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問題。著名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她從實踐中總結出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教學方法備受推崇,而她關于語言教育的理念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一、蒙特梭利語言教育理念及啟發
蒙特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盡早應該著手,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蒙特梭利在著作中完整論述了語言教育的相關內容,包括語言概述,語言文字教育的意義、目的、特點、發展、方式等理念。而其中三點語言教育理念則更讓人深受啟發:
1、語言發展是有敏感期的,錯過敏感期,就會阻礙語言的發展。(0~2歲——聽的敏感期;6個月~3歲——說的敏感期;2~6歲——閱讀、書寫的敏感期)幼兒教師要適時、有計劃、有目標地抓住嬰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以日常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以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其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
2、語言的學習來自于聽、看、模仿、練習、正確的輔導。蒙特梭利注重語音、語調、文字應用并進。語言機能結構復雜,感官的發展與語言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學習中可通過感官訓練與操作,獲得實際的經驗,逐步培養孩子聽、說、寫、讀的能力與習慣。
3、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加強語言學習。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成人學習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環境下學習的,如口語教育要從交談身邊的事物開始。要把孩子放在預備的環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幫助。
二、幼兒語言發展的條件解析
蒙特梭利認為,幼兒語言上的缺陷和不完善,一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生理性缺陷;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即在幼兒的語言形成期,因為聽不到正確的發音、完整的語言,或是由不好的(或錯誤的)發音習慣造成的言語缺陷。因此,幼兒語言發展的條件主要有兩點:一是要有健全的大腦與言語器官;二是要有適宜的語言環境。
1、保持健全的大腦與言語器官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基礎。正常的生理結構為幼兒語言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人類完整的語言活動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大腦皮層有主言中樞”。由此可見,完整的言語活動需要整個大腦的協調運作。它受整個大腦皮層機能的制約,并不是某個語言中樞能獨立完成的。
2、提供有準備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學習語言需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因為字、詞、句子都要與一定的語言情景結合在一起才有實際意義,若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死記字、詞、句,即使記住了也是不會理解運用的。語言能力是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將幼兒放置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學習語言,其發展效果是驚人的。這一個學習語言的特點正如蒙臺梭利教育強調的:成人應為幼兒準備一個符合幼兒需要的真實環境,它能為幼兒身心發展所需提供活動與練習,并且像家一樣充滿愛、快樂與便利。
三、創設幼兒語言發展條件的策略
(一)充分鍛煉幼兒大腦與言語器官,為幼兒語言學習打下物質基礎。
蒙特梭利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口語表達的能力,我們認為口語是所有其他語言表達形式的基礎。透過語文圖卡和分類卡、故事、新聞、謎語、童謠、手指謠、詩詞,甚至延伸到其他工作區的活動范圍,孩子有許多機會吸取正確的新詞匯,這些豐富的詞匯和表達自我的能力是蒙特梭利環境給予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第一把鑰匙。
在奠定口語基礎的同時,孩子由“聲音的游戲”和“注音符號砂紙板”,認識語言的聲音和符號,聽力的提高對語言的學習至關重要,先有聽后才有說;此后,孩子將用“拼音盒”開始拼字、造詞,甚至寫故事或其他的文字創作;而閱讀能力隨著孩子對文字的解析自然地發生了;孩子由日常生活區和感官區所磨練出的手眼協調和控制手肌肉,間接為他日后書寫的能力建立穩固的基礎。我們以孩子所顯現的敏感期作指南,給予適時的工具和輔助,促進幼兒大腦言語器官的成熟,幼兒對語言文字的吸收及探索便會隨之自然地發生。
(二)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愛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任何語言活動都和孩子周遭的生活及喜好息息相關,惟有透過對孩子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才能產生共鳴,并且引發孩子自我表達的興趣和動機。
1、創設豐富的生活場景。豐富的生活內容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源泉。有效的語言學習并非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學,在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語言也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語言。幼兒的語言學習就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幾乎無所不在,可能是在起床穿衣時、在餐桌上用餐時、在戶外游戲時,在幼兒所經歷的各種生活場景中。生活是語言學習的源泉,有了豐富的生活內容,才能有豐富多彩的語言。所以,我們要創設各式各樣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多看、多說。
2、提供標準、正確的語言示范。幼兒最初學習語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長起來的。幼兒生活的照顧者(家長、幼兒教師等)是其直接學習的“榜樣”,幼兒語言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使用語言的質量。因此,成人在與幼兒對話時應注意:說話語速要慢,口型明確、語音清楚、準確,語調抑揚頓挫;堅持使用正確的詞語和語法正確的句子與幼兒交流,不要用不準確的詞來逗孩子,避免使用兒語。
3、創造自由交流的語言環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教師要重視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際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寓語言教育于一日生活(來園、進餐、睡覺、如廁、盥洗、飲水、散步、做操、戶外游戲等)之中,在幫助幼兒建立生活常規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自由是蒙臺梭利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兒只有在自由的氣氛中,才能將學習潛能發現出來。還要家園合作,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社區、多接觸伙伴,如多去公園、游樂園、動植物園等地方舉辦活動,給孩子創造與伙伴們自由交往的環境。這樣做可彌補幼兒交往經驗的不足,有助于孩子人格和語言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蒙特梭利語言教育中,還要側重于培養幼兒樂觀、自信的品質,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特梭利,蒙特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中國婦女出版社,2012
[2]于鵬,淺談在蒙氏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未來英才,2016(2)
[3]張宏,抓住幼兒敏感期,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科學時代月刊,2010(5)